话题作文“漫谈天下兴亡”导写指引20194.docVIP

话题作文“漫谈天下兴亡”导写指引2019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话题作文“漫谈天下兴亡”导写指引20194

话题作文“漫谈天下兴亡”导写指引20194 20194 一、导写过程    1、? 各家关于天下兴亡的观点   《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谏太宗十思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出师表》:广开言路、亲贤远佞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阿房宫赋》:戒奢以俭   《邹忌讽齐王纳谏》:广开言路   《勾践灭吴》:励精图治,心忧天下,尊贤重士,法纪严明   《触龙说赵太后》:磨炼国君意志,培养能君主   《寡人之于国也》:使百姓不饥不寒且得庠序之教,明孝悌之义   3、苏洵《六国论》的观点   第一自然段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设想原文,列出自己设想的行文提纲   这一步的前提是让所有学生关起书本。如果学生看了原文当然更好,他们的提纲或许更能反映他们论文写作的水平。   预测学生的不足可能在思维的全面性与说理的说服力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他们会把所有国家的灭亡都归结为“赂秦”,而这是违背史实的,当然就没有说服力;另外,他们会空谈,而不知道举例证明,这样的论文也是没有说服力的,这是理解课文的要点,也是学习策论写作必须注意的问题。   5、熟悉课文   A、让学生翻开课文,把“弊在赂秦”的观点具体化,分为两点,即“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在此,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B、让学生查找文章是如何证明第一分论点的。强调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两种方法。文章从秦之得与诸候之失对比,也从先祖父之得与子孙之失进行对比。这是非常严密的逻辑。   C、让学生查找文章是如何证明第二分论点的。力求克服文章没有说服力的毛病。齐、燕、赵三国各有其具体原因,或“与赢”,或“以荆卿”冒险,或“用武而不终”,但都是由于“失强援,不能独完”。   6、写作目的的明确   首先,我们必须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苏洵的观点,说明苏洵的观点也不是绝对正确。   其次,我们才会明白苏洵写作此文是有其用意的。先介绍北宋的边疆形势,明确辽和西夏的入侵与北宋政府的割地赔款等史实,然后,找出文章最后一句“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从而点明作者是在告诫当权者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   7、课本练习的学生演板,进一步熟悉课文,继续贯彻老师讲解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   8、附带学习篇目:《伶官传序》、《阿房宫赋》等。   9、作文:从历史看天下兴亡 二、学生习作 悠悠中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经历着无数次“江山不改人已换”的历史变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种变化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长河的流动中看出一点天下兴亡的端倪。   自古以来,一个朝代和一个国家的兴亡,首先在于为人君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和行为的好坏。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国君无德无能,行为不正,他的臣子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如此一批人去治理国家,他们的国家还能强盛吗?反之,一个国君德才兼备,则其国家之强盛就指日可待了。大家都知道,刘备之子阿斗,不仅平庸无能,而且整天不务正业,一会儿吃喝玩乐,一会儿又斗蟋蟀去了,真是枉费了他父亲白帝城托孤的一片苦心,也枉费了孔明尽力辅佐的几番汗水。后来蜀灭,阿斗难道不应该负有主要责任吗?后人称之为“扶不上墙的烂泥”,此言得之。太宗李世民聪慧过人,一世英明,“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又得魏征等贤臣辅佐,如鱼得水,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正因为如此,才有后人盛赞的“贞观之治”。这一些都说明当神器之重者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说统治者是一扇窗,那么,他的德才就是窗架,品行就是玻璃了,玻璃是否脏了,百姓一目了然,要是窗架烂了,怎么擦玻璃也是不济事的,那么,人们就要换窗户了。   民乃国之本,臣则国之柱。正所谓“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人人都说民众的力量是最可怕的,这话不假,一位国君对待民众态度的好坏,是天下兴亡的又一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大臣们能够尽其所能地为百姓做好事,而君主也能够慧眼识得英才并能够知人而任,甚至择善而从,则国家之兴旺发达是不在话下了。反之,则情况不妙了。   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暴君,其统治手段之残忍在历史上是鲜有的。他鱼肉百姓,对百姓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为了堵住天下人之口,他钳民而致天下人“道路以目”,更设立酷刑,镇压百姓,他还杀贤臣,留下一群溜须拍马之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后来,后周挥帜进攻,守城士卒纷纷掉转矛头,反抗商纣王,纣王众叛亲离,只得引火自焚,留下千古骂名。他怎么知道百姓是一座活火山,爆发出来就会有灭顶之灾;他更不知道,“气压”不能太高,堵得住人言,堵不住人心!悲哉!刘玄德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孔明;爱民如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