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县志[精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即墨县志[精选]

??1764 ????《即墨县志》是青岛市档案馆现存最早的一部记述青岛方域 综合情况的志书,由尤淑孝修,李元正纂,成书于乾隆甲申年(公元1764年)。该书为木刻线装本,共分方舆、建置、学校、武备、赋役、职官、选举、名宦、人物、艺文、大事、杂稽等12卷66目,约18万字,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是研究青岛沿革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编纂始末 《即墨县志》由即墨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主编韩乃桂,副主编邵立教、孙鹏、陈志峻。1982年2月,成立了即墨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组织人员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继之,县直各部门、各乡镇均成立了编志小组,投入修志工作。1989年9月,新县志告成。1989年10月,新县志送审稿写成后,恰逢即墨撤县改市,故将1988~1989年有关资料附录于后。1991年9月,《即墨县志》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主要在该市内发行,部分县志发行于国内部分地区。即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即墨市档案馆都有存书。   志书简介 该志记述的时限:上起自1840年,为彰明因果源流,个别篇章适当上溯;下断至1987年。在结构上分、篇、章、节、目四个层次。体裁以志为主,述、记、传、录兼用,图、表穿插其中。不为生者立传。资料除取自国家、省、市、县档案馆的档案和旧志、家谱、报刊、正史和专著外,其余则取自全县各专业志。同时,采用了部分口碑资料。   《即墨县志》全书共35篇、167章、565节、约150万字,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居民、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农业、渔业、水利、工业、乡镇工业、电业、交通、邮电、商业、粮油业、土特名产、财政税务、金融、经济管理、党派社团、政权政协、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文化、文物古迹、教育、科技、体育、医药卫生、风俗宗教、方言、人物、杂记。是即墨历史上第八次修志,第四次成书。这部志书,是即墨有史以来内容最丰富、卷帙最为宏巨的一部著述。该志从即墨的实际情况出发,记述了即墨的历史,勾勒了即墨的面貌,展现了即墨的优势,反映了即墨的变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1989年9月即墨县长赵克志为之作序。1993年6月,《即墨县志》在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首次评奖中荣获一等奖。   明万历《即墨县志》提要   许铤修、杜为栋纂并序,参修20人。明万历七年(1579)修,历时5年于万历十一年(1584)刻印,全书8篇64目6册15万字。本志是即墨最早的县志,北京图书馆仅存孤本。许铤号静峰,武清人,进士。万历六年任即墨知县,有德政,曾议开放青岛为海口。杜为栋,祥符举人,万历六年任即墨县教谕,后升任陕西洛南知县。   明万历《即墨县志》篇目为8篇64目   (一)地理:沿革、星野、山川、形胜、附8景、风俗、物产、古迹、丘墓;(二)建置:城池、公署、学校、文庙、社学、戍卫、盐埸、仓铺、市集、坊巷、乡社、堡镇、桥梁、疆圉、海口;(三)赋役:田赋、徭役;(四)秩祀:先师殿、启圣祠、名宦祠、乡贤祠、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邑历坛、城隍庙、八蜡庙、土地祠、龙王庙、安平君祠、童府君庙、汤尹生祠、李尹生祠;(五)秩官列传;(六)选举:进士、举人;(七)人物志:乡贤传、节义传、流寓传、贞烈传、杂志、武勋、掾阶;(八)寺观:仙流、祥异、异闻、外传。   明万历《即墨县志》序一   莱七邑、即墨其一也。在胶水之东、劳山沧海之间。盖东方胜游之地,多禅室仙窟。其地利鱼盐。王、郑正绩、经学,载在史传。以故土富文藻,矜功名,其渊源盖有所自。墨古名邑,信哉!隶莱,足为莱重,乃今谈理者,往往难之。令其土、席未暖,且议而去。遂号为疲邑,较昔迥不侔矣!岁丁丑,河阳高公来守莱,一新百度,尤注意于墨,思起其疲,复昔日之盛,非得人不可。是岁冬,余以郡 来视其篆,且奉河阳公之命,求其疲之故而起之。始至,顾瞻山海,引领城郭,曰:“壮哉邑!此何以疲?无乃宦其土者之过与!”升其令之堂,阅其版籍,视其课治,积逋悬欠累累然;抵学官,门庑堂斋大颓,师生展礼诵说,至无其所已。欲取其志谛观之,诸生曰:“墨未有成志。”余喟然曰:“民困而敛日急;学颓而士不率;邑乘不存,文献无考。墨信疲邑。”于是振刷其政,请于抚巡、藩臬,谋葺其学宫,以志属诸邑博杜子。逾岁,为万历戊寅,武清许君,以调繁来令是邑。秀姿清标,天成玉立。河阳公谓:起墨之疲必得人而后可,许君盖其人也!余授篆归莱,不数月政报,有节民乐,输赋日登,学宫鼎建,志已脱稿来矣!时,抚台汝南赵公,携两道,福清魏公、古卫蔡公,问俗道劳山,题石其上,山川若增而丽。徙者归、游者农、贸易者通,欲复古之饶,可计日待也。学宫葺,诸生争先淬励,王、郑政绩、经学,芳躅可继。墨古名邑,亦可为今之名邑也。隶莱足为莱重,疲于邑何有?河阳公谓:起墨之疲必得人而后可。信哉!信哉!披其志,外极其规模之大,内悉其条理之密。其中,如山海之奇,沿革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