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的發展与社会环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人的發展与社会环境

人的发展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关系 人类行为:人类行为是由生理、价值、态度、感受、行动等内外因素合成的整体,以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人类行为有正常和异常之分,体现在生理(身体系统、营养、肌肉)、认知(语言、记忆、智力、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心理社会(情感、人格、人际行为)、精神(生活意义、信仰)等多方面,行为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多个方面特性的组合。关于人类行为正常与异常的划分有诸多标准,包括统计规律、社会规范、行为适应性、个人主观感受等: 如果某人行为与大多数人相似,在统计上就可以视为常态; 如果个人行为符合当时当地的社会规范,该行为就是正常的; 如果某人无法适应社会,就会出现社会化不足,进而体现为异常行为; 个人内在的主观感受也可以判断自身行为是否正常。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心理和活动及其社会过程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家庭主要依赖婚姻和血缘关系有所不同,学校、组织、社区和社会则分别是依托学缘、业缘、地缘等而构成的社会系统。而文化则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他人是个人所处社会环境中的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元素。人的生物发展、心理和人格发展、社会化过程一般在由他人组成的特定社会场景中进行。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分析视角:在社会工作中,“人在环境中”是重要概念,是指利用组织结构提供关于案主的人际、环境、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的简明一致的描述,并用于说明成年案主所面临的问题。 宏观上,贝塔朗菲(Bertalanffy)的一般系统理论、勒温(Lewin)的场论、杰曼(Germain)的生态模型、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马克思的冲突论、米勒的符号互动论、布劳的交换理论、加芬克尔(Garfinkel)的民俗方法论等。 微观上,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与性理论及人格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鲍尔比的依恋理论等。 基本关系(沙依仁,2001): 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人格未充分定型、社会化为完成者受其影响更大; 个人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影响。个人在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会有所行动,各类领袖的个人行为或许多人的一致行为也都会影响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环境的影响要大得多。 社会工作者要科学地分析:在社会工作实务中,服务双方与环境的各自状态和相互关系不断变化,实务工作者能否根据当时当地场景体现实践智慧也就成为判断其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社会工作由整体角度看待人类行为,而不是简单地认为人的困境来自个人还是环境,社会工作者常常认为该人们的困境源于上述两者的不恰当互动。因此,改变个人、改变环境和改变两者互动都是重新实现人和环境间适应性平衡的专业手法。 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儿童发展理论: 鲍威尔的依恋理论:婴幼儿对母爱的需求十分强烈;同时,他们对父母分离会产生焦虑。他们不仅接受父母之爱,也会诱导双亲来爱他们。如果0-3岁期间缺乏母亲的抚育和照顾,儿童的胜利、智力及社会发展均及其缓慢。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把个体行为背后的过程用信息处理来表达,来研究个体获得、储存、转换和运用符号进行智力活动的过程。0-2岁是人的感觉动作期;2-7岁是准备运作期;7-11岁是具体运作期;11岁以上为正式运作期。每个阶段都是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展是持续适应环境并对外界不断形成新认识的过程。 弗洛伊德的心理和性理论:欲望是人的重要基础,是一种心理和性的能力。出生到18个月是口欲期;18个月岛3岁是肛欲期;3-6岁是性器期;6-12是潜伏期;最后一个时期是生殖期。在不同时期儿童的各种需要都应该得到恰当的满足,太多太少都会影响人格发展,甚至人格变异。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经历本我、自我、超我三阶段。婴儿最早是形成本我,表现与生俱来的欲望,旨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本我遭遇挫折,欲望在现实中被粉碎,就产生自我,自我是现实取向的,常常为本我服务;到6岁儿童才发展超我,超我是道德取向,以及对良知、是非、对错的判断。自我是本我、超我的调停者。 埃里克森生命周期理论:人生各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人们从其中的正反经验中发展出特定的品质。人们完成了任务就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否则就面临心理社会危机。婴儿的爱的需求和满足得到实现,就会产生信任;2-3岁允许其探测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就会发展出独立意识;3-5岁让孩子独立策划做游戏;性成熟前,孩子主要是从事学校学习。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人类道德发展可以分为前道德期、习惯期和原则期。前道德期为七岁前,分不清是非,这时的行为通过奖励和惩罚予以控制。习惯期需要遵守成人或他

文档评论(0)

cv7c8hj6b4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