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的要求和避忌[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仗的要求和避忌[精选]

对仗的要求和避忌 发布时间:2009-6-3??阅读次数:507??字体大小: 【小】 【中】【大】 一 对仗的要求   诗词有格律,骈文有规矩。对联是从骈文、诗词衍变而来,所以对联也有格律。对联的格律,就是要对仗。所谓对仗,就是严格的对偶,像古代仪仗队排列两行,手持仪仗,两两相对。对联对仗的格律要求有如下六项:   1.字数相等   对联可短可长。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如果字数不相等,除极特殊情况,便不成为对联。这是对联最起码的一条要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条要求。   2.句式一致   这里所说句式,指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在对联中,可以表示为音义的停顿。相同字数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形式。如五言联的节奏形式就不只一种:   “二三”式 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二一二”式 挥毫|列|锦绣;          落纸|若|云烟。   “二一一一”式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一四”式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稍长的对联,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字数和节奏形式都必须一致。如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题避暑山庄锤峰落照联:   岚气湿青屏,天际遥看烟树色;   水光浮素练,风中时听石泉声。 上下联都是“二一二,二二三”式。   清赵藩题成都武侯祠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下联都是“一二,一四,四三”式。(细分“一四”可作“一二二”,“四三”可作“二二一二”。)   几十字、数百上千字的长联,都应当做到上下联句式一致。(有时自对例外。)   3.词性相当   词性,或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更严格的要求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草木、鸟兽、形体、人事、人伦等等(详见第七讲),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宽松的是,不要求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基本上把现在的副、连、介、助叹等虚词看作一类,可以彼此相对。古代划分的“实字”、“虚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   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工对,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小类相同,宽对,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   上下联词性完全相同的对联不少。如清杨昌浚题西湖湖心亭联:    新   水   影   摇   双   槛   碧;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数词  名词  形容词    旧   山   光   映   四   围   青。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数词  名词  形容词   上下联词类大体相同,虽有不同但是相当,这样的对联很多。如林则徐赠湖南某知县联:    一  县  好   山  留  客   住;    数词 名词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动词    五  溪  秋   水  为  君   清    数词 名词 名词  名词 介词 代词  形容词 这副七言联,有三处是同类词相对,即数词“一”与“五”,名词“县”与“溪”,名词“山”与“水”;其余四处相对的词,词性就不相同,“好”与“秋”,“客”与“君”,“住”与“清”只是词性相当,而动词“留”与介词“为”相离较远。可是我们读来,仍然感觉这副对联不错,对仗好,因为它还合乎对仗的其他要求。   4.结构相应   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详见第四讲)。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最好是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依此类推。如不能做到结构相同,也要做到结构相近,如联合结构对偏正结构。对应,至少要求词或词组字数相等,二字结构对二字结构,三字结构对三字结构。   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结构相应,还要求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依此类推。   仍以林则徐赠湖南某知县联为例,看其语法结构,大致情况如下:   一   县  好   山  留  客  住;   └─┬─┘  └─┬─┘  └──┬─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