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五首解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古诗五首解读

山水田园诗(根据内容、题材分 73页 题壁诗(诗人写在石壁墙壁的诗) 五言律诗(体裁) 诗歌分类 清 晨 入 古 寺 初 日 照 高 林 分组赏析诗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古寺”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首联,叙事兼写景 ,诗人交代自己在清晨迈入古寺,此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赏析诗句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赏析诗句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颔联:交代了游踪,但重在写景。诗人穿过曲曲折折的小路,发现小路通往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这里,四处花丛茂密,树木茂盛。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曲径”“禅房”“花木”,以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 赏析诗句 潭影空人心 山光悦鸟性 赏析诗句 写诗人站在禅院,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他举目四望见寺庙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鸟儿自由自在的飞翔欢唱;低头看到潭水清澈,天地和自己的身影映在水中,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仿佛悟到了空门禅宗的奥妙,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像潭水那样空明无忧。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赏析诗句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赏析诗句 万 籁 此 俱 寂 但 余 钟 磬 音 赏析诗句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是上一联的补充,由视觉转为听觉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赏析诗句 全诗通过对佛庙禅院景色的描绘,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生活的向往。 中心: 讲授新课 望 岳 讲授新课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20岁开始为时十年以上的出游,35岁到长安应试,落第后居长安十年。安史乱起,携家逃难。后投奔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长安收复后,他因直言敢谏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讲授新课 岱宗∕夫如何?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 齐鲁∕青未了。(青,指山色;未了,不尽。) 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看不尽它的青色。 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阴阳∕割昏晓。 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讲授新课 荡胸∕生曾云,(荡胸,心胸摇荡; ) 层层云升腾,跳荡心胸, 决眦∕入归鸟。(眦,眼角。 ) 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 )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 一览∕众山小。 那时眺望,四周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 讲授新课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赏析诗句 (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远望 望岳所见 ——因望岳而产生的登岳愿望 (想象将来登月的情景) ——近望 ——凝望 讨论:《同步练习》74页第14题 写法—借景抒情 主 旨:本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讲授新课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学科网 讲授新课 曹操(155),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微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的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已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有《魏武帝集》。 讲授新课 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饱览这 壮观的大海。 交待观察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讲授新课 (水何澹澹,山

文档评论(0)

33ggoup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