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汝纶教育改革思想.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教育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吴汝纶教育改革思想 作者 尹 哲 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 教师教育 年级 07级 完成日期: 2010 年 01 月 25 日 吴汝纶教育改革思想 内容摘要:吴汝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是一位废科举的坚定斗士和教育改革的先锋。面对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而至,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残酷现实,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不是科技的落后而是教育的落伍,难以培养出“经世致用”的人才。因此,他向社会大声呼吁废除科举,提倡“西学”,并且主张在全国范围内大兴新式学堂,以此达到培养人才,富民强国的目的。此外,他还亲自主持了莲池的教育改革,并主动请缨出访日本考察学制,回国以后在安徽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学堂——桐城学堂,在实践中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对我国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历史借鉴。 关 键 词:吴汝纶 教育改革 新学堂 吴汝纶(1840—1903年),字挚甫,又字至父,系晚清知名的学者和著名的教育家。1865年中进士,曾先后入曾国藩和李鸿章幕府,协助曾、李处理“洋务”。光绪十四年辞官就任保定莲池书院主讲,历时达十四年之久。光绪二十八年,在吏部尚书兼学部大臣张百熙的保荐下,被清政府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但是他坚决不受。后来张百熙拜跪以求请其出任,他暂不推辞,但也不去京师大学堂就职。同年五月份,他出访日本考察学制,并在访日期间就在日本见闻写成《东游丛录》一书,同年10月,回国创办了桐城中学。光绪二十九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故里。吴汝纶一生,或在官或为民,都始志不渝地贯彻自己的教育理念,对中国近代教育起到了启蒙作用。 一、面对现实,中西对比,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深入反思 自1840年鸦片战争打响,英国人凭借其坚船利炮叩开中国大门, 随后其它列强纷纷接踵而至,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在此高压下,中国人最直接、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中国的科技不如人,放眼全球,西方列强均是“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1]于是,为了克敌制胜,御敌救国,“洋务派”开始向西方学习,建立中国近代海军,希冀以此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但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海战的炮火使“洋务派”洋务救国的主张彻底覆灭。 一次次救国尝试的惨败,深深地刺痛了吴汝纶,也使他开始深刻反思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失败的总根源。他意识到中国的失败并不在科学技术的落后,而在于教育的落伍。他指出“今日之积弱不振,不在兵败,不在饷竭,而在吾国人才不足于外国相抵。及今再不作养,永无人才足用之时。”[2]P309并且,他还尖锐的指出中国教育与西方强国的差距所在,“今日中国失学已久,外国化电声光之微眇,格致制造之精邃,内治、外交、兵谋、商政、公法、国律之权变,无一不出于学,无学不适于用,凡皆中国所无。”[2]P309在他眼中,西方国家人才辈出,原因在于各国教育先进,而与之相比较,中国的知识分子只懂书写华丽的词藻,并无任何实际用途。“窃谓今后世界与前古绝不相同,吾国旧学实不敷用。今外国所以强,实由学术微奥,成效昭著。各国骎骎面内,各用其学战胜,吾学弱不能支。”[3]P463因此,他认为西方的教育是“智民”教育,而中国的教育则是“愚民”教育,而这一智一愚就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拉越大,造成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局面。他更进一步指出,在这一教育体制下,中国与西方角逐是不可能成功的。“凡内治云者……盖必振民之穷而使之富焉,必开民之愚而使之智焉。今之内治者,无所谓富民之道也,能不害其生斯贤矣;无所谓智民之道也,能成就之使取科弟于有司斯才矣。民固穷也,吏虽不之害,其穷犹若也;民固愚也,虽成就之使掇科举,其愚犹若也。又况不能成就之反害之者天下比比也。循是不变,穷益穷,愚益愚。今外国之强大者,专以富智为事,吾日率吾穷且愚之民以与富智者角,其势之不敌,不烦言而决矣。”[2]P145经过教育制度两相对比,吴汝纶看到中国以科举为中心的教育是败坏人才的教育,他指出“他如科举不改,士皆专心八股,无暇他学,最足败坏人才。”[2]P314因此,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必须变革,。 二、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寻求中国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吴汝纶一生笃志于教育,又深谙教育规律,而且对中国教育现状及外国的教育状况有深刻的认识,因此,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不能仅仅是小修小补,而应该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不破旧不足以转变社会风气和士人的思想观念,不立新不足以培养“经世致用”的合格人才。在明确了这一价值观念后,吴汝纶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教育改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