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六讲中唐古文运动何思莹详解
中唐古文运动 第十六讲 ※中唐古文运动的文章改革※ 主讲人:谭家健 制作:汉本一班 何思莹 初唐以前裴子野、苏绰等人批评骈文,提倡古文的努力。 所谓古文运动,简单地说就是提倡先秦两汉时期的散体文,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体文的文体改革运动。骈散之争的苗头可以追述到南北朝后期,最早提出古文和今文概念并发现其间矛盾对立关系的,是梁朝简文帝萧纲。 ※中唐古文运动的理论和主张※ 萧纲(503―551)字世缵,梁代文学家 萧纲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非;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弃”,他讲的古文就是指散体文,今文就指骈体文。当然也可以包括格律诗。他是站在肯定今文一边的。萧纲同时的一个人——裴子野,他反对骈体文写过一篇文章叫《雕虫论》,批评骈俪,提倡古体。可是他自己写文章也是古体,却写得不好。北方西魏统治者叫宇文泰,他也是反对骈体文,要改革文风。他命令一个大臣叫苏绰,仿照《尚书》作《大诰》,而且下令朝廷所有的文书照这样的文体来写这个。《尚书》体早就没人用了,人们都不懂,所以这个文章写出来比骈体文还难懂,行不通。到了隋朝初年,一位叫李谔的,他曾经激烈地批评骈文。隋文帝支持他,下令天下的公家私人文件都要“实录”,就是不要华丽。 以上这些人,都是从不满骈体文的内容虚华出发,还没有考虑怎么样用新的文体来代替骈体文。前面一讲讲过初唐时节是反对“淫巧”文风的,但是并不否定骈体文。陈子昂大力提倡汉魏风骨,批判齐梁靡靡之音,提倡复古当时人学。他《旧唐书》说“文体一变”,所谓“文体”这个“文”是泛指文学,而不是专指散文,这个“体”指体性、体势,而不等于说文章的体裁。但是陈子昂的主要成就和影响在诗歌方面,在散文界由于骈文积习甚久,势力太大,还没有能够掀起一场古文运动。 玄宗开元时期,骈文的内容有所变化。但是作为一种文体,还是被人推重。当时人们称许推重的,还是四六体的燕许大笔,就是张说苏颋的文章。 刘知己从史学叙述角度批评骈文滥用对偶,拼造词句。 这个时期有个史学家叫刘知己。他对文风发表意见他有本书叫《史通》。这是一本系统的史学理论著作。其中有几篇如《言语》、《浮辞》、《叙事》、《模拟》、《杂说》,也涉及到文学问题。他反对用华丽的文辞写历史,对于雕才饰练的骈体文十分不满,尤其讨厌滥用对偶句。批评六朝时期的作者“作者芜音累句,云蒸泉涌。其为文也,大抵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故应以一言蔽之者,辄足为二言;应以三言成文者,必分为四句。弥漫重沓,不知所裁。”应该一句话就说的他分两句说,应该三句话说完就分为四句,一定要成对,认为这是一种重复。骈文中不适当地把古人名简化,比如说魏武帝曹操简称为“曹武”,晋文帝司马昭简称为“司文”。他都认为这不行。他提倡使用今言、现代语反对模仿古语。 刘知己这些意见对后来韩愈有启发,唐朝萧颖士、孤独及、柳冕、梁肃等人都提倡古文,揭开古文运动序幕。 唐玄宗天宝年间以后出现了萧颖士、独孤及这些人,他们提倡复古使得这个运动进一步高涨,可以说正式揭开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序幕。萧颖士跟我们前面讲过的李华齐名,并称萧李。他的才气比李华更高,他说自己平生作文就是学古文。他企图把文与道重新结合起来,被认为是文章中心的开启者。独孤及强调“先道德而后文学”,强调“为文在经”就是经书。儒家经典推崇两汉文章,他说自典诰缺,认为只讲形式不讲内容,形式越好效果越坏,对于骈体文的形式主义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比他稍晚一点有个人叫柳冕,古文家。他提出来“文道合一”“文章本于教化,发于性情”。根据这个原则,他对于从屈原到曹植许多作家一概采取批判态度。他说“屈宋以降,则感哀乐而亡雅正;魏晋以还,则感声色而亡风教;宋齐以下,则感物色而亡兴致。教化兴亡,则君子之风尽;故淫丽形似之文,皆亡国哀思之音也。”这种意见是片面的、偏激的,不够全面,还是可见他反对骈文提倡复古的热忱。这个柳冕他本人并不会写文章,他自己说:老夫虽知之,不能文之,虽文之,不能致之。我懂得要复古,可是我不能写文章,虽然也能写文章却达不到古人的水平。他说“志虽复古,力不及也”我想复古,力量不够,我的言论要接近儒家的道,但是文辞不漂亮。他自己承认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存在,就是实践跟不上理论。 还有个人叫梁肃,跟柳冕是同时期的人。他主张文章的社会政教功能,“道德仁义,非文不名;礼乐刑政,非文不应”文章就是宣扬道德仁义 ,礼乐刑政的。他认为文和道的关系是以道为本,要有文辞还有气势。第三,他认为文章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的治乱、作家的才气是有关系的。他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但是他又肯定对自然风景的文学审美。这就比刚才的柳冕要好一些。 以上这些人都曾经大声疾呼批判形式主义,企图使文章回到宗经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新教材】花城版一年级音乐上册(艺术唱游)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计划(全35页)(2024年).doc VIP
- 二 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ppt VIP
- 电商直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ptx VIP
- 2020年版中国药典药物检测相关知识考试试卷.docx
- 2025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技术路线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docx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 季浏PPT课件.pptx
- 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 测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家用空调主板整机可靠性测试标准.docx VIP
- 2025秋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