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林[精选]
历史长廊 经济腾飞 文艺自然 吉林是一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其原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的城池。 历史沿革 今日发展 1945年起,中国共产党开辟东北解放区,在原吉林省境内设吉林、松江、合江三省。 1949年4月重划东北行政区时,保留吉林省,省会吉林市,同时合江省撤消并入松江省。 1954年6月,松江省撤消并入黑龙江省;吉林省省会迁至长春市。 丰富的资源 白山黑水,沃野仙松。美丽富饶的吉林拥有肥沃的黑土地,繁复多样的矿场资源,郁郁森森的林木资产,以及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丰富的物质基础为吉林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养育了一代一代的吉林人! 森林资源 全市拥有林地面积1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4.9%,林木总蓄积量1.56亿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4倍,被誉为“天然氧吧”。 矿产资源 吉林市拥有丰富的地下宝藏,目前已发现矿产资源171种,其中镍、钼、耐火粘土储量居全国前列,铁、金、煤、电石灰岩、硅灰石、镍、钼、橄榄石、油页岩等矿产资源居全国前10位,其中煤炭资源储量达到4.59亿吨。全市各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1475亿元。 水电资源 吉林市的水电资源充沛,是全国少有的水丰电足的城市。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三湖叠翠,为城市提供了180亿立方米的蓄水量,人均占有水资源400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总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是东北城市的5.4倍。全市拥有丰满、白山、红石3个梯级水电站和2个大型热电厂,总装机容量456万千瓦,年发电量125亿千瓦时以上。新规划的热电、核电、风电项目正在积极推进,预计2012年全市装机容量将达到820万千瓦。 土地资源 吉林市现有耕地面积66.4万公顷,平均年粮食产量达到80亿斤,是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吉林市通过分步开发,逐步打造一个发展功能完备、产业布局集中、规模优势突出的北部工业新区。 辉煌的过去 吉林凭借着雄厚的资源基础和解放前积累的技术力量,在建国之初便成为了国家重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不可忽视的汗马功劳,而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已提上中央的日程,吉林再次腾飞,指日可待! 东北老工业基地 东北老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吉林也是钢铁生产大省。除此之外,吉林造船业也十分发达。 吉林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大型化工生产基地,有“化工城”之称,化工产业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和吉林市的立市产业。 汽车生产 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一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被一汽确定为小型商、乘用车的主要基地。 长春电影城 长春市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和电影城也是长春市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由美国兰德玛克公司概念设计,长影一期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具有好莱坞风格、中西方文化紧密结合的集影视生产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长影世纪城,2004年即可对游人开放。 展望未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吉林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沈阳经济和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崭新时期。 与此同时,吉林还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 吉林,在以我们看得见的速度飞速发展。它将越来越繁荣 富强! 吉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由多民族组成的聚居区。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满族、朝鲜族、回族、和蒙古族 。 各少数民族,都是在不同时期从全国各地迁入吉林。目前共有40个民族。 全市人口中汉族占91.28%,少数民族占8.72%。 满族 朝鲜族 回族 蒙古族 特色民俗 东北大秧歌 秧歌是我国汉族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历史十分悠久。它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清代吉林建城后,随着吉林城(今吉林市)的繁荣和流民的涌入,歌舞、秧歌活动也随之在江城流行。 地秧歌 地秧歌是几种秧歌中最为普及、最灵活的一种。元朝忽必烈称帝建立大元帝国之后,把百姓每五十户编成一队,派一个元兵看管。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元兵为了防止百姓们聚众谋反,就把各户男子集合起来,由他领队唱唱跳跳。后来这一活动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流传下来,演变成今天的秧歌。 踩高跷 踩高跷,是我国各地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是春节、元宵节、庙会等传统节日里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吉林地区也很盛行。流行于我们吉林地区的高跷内容较为丰富,传统高跷扮演的人物有头跷(武扮公子)、二跷(武扮旦角)、渔、樵、耕、读、青蛇、白蛇、许仙及一般的上装(女角),下装(男角)等。 龙舞 “龙舞”是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较高艺术技巧的舞蹈。在东北,群众把龙舞归于秧歌范畴,习惯称之为“耍龙灯”。 我国古代人民为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龙的形象,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用舞龙祈祷神灵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