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服饰史[精选]
参考书目 孙燕京《服饰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 赵联赏《服饰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出版。 黄能福《中国服饰史?》,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年出版。 朱和平《中国服饰史稿?》,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年出版。 许南亭《中国服饰史话?》,轻工业出版社 1989年出版。 周启付《中国服饰史话?》,黄山书社 1997年出版。 孙世圃《中国服饰史教程?》,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9年出版。 黄士龙《中国服饰史略?》,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4年出版。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4年出版。 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出版。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黄能福、陈娟娟《中华文化通志.服饰志》 黄能福《中华服饰艺术源流》《中国服装史》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服指上衣下裳,饰则指发饰、耳饰、颈饰、佩饰、臂饰、手饰、冠饰。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关注服饰的材料、工艺的历史发展过程。 讨论古代社会先民在满足实用需要后如何实现对服饰的审美性、精神性的追求。 服饰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是一种符号。 服饰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 故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饰是很重要的一项,服饰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 在中国传统上,服饰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服装发挥其政治功能,最重要的因素在服色。 服色有两大功能:一是区别身份地位;二是表示所处的场合。 古代对全天下人都有规定的服色,尤其是天子、诸候至百官,从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都有详细规定。 他们几乎都穿着制服,因穿制服者多属上层阶级,为人们企羡的对象,故制服服色强烈影响着一般的流行服色。 古代服饰依穿着场合主要可分礼服、朝服、常服三类,每类又可分几种。原则是地位越高者能穿的种类越多,可用颜色越多。 了解服饰文化的意义 古代服饰是工艺美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工艺美术是测定民族文化水平的标准。 了解古代服饰的发展变化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技术发展史、美术史、美学史大有帮助。 从而最终使我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达到一个深度。 了解古代服饰对于了解古代生活大有益处,因服饰文化是时代、环境、种族三种因素影响下的产物,跟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古代服饰这个小窗口可以从一个方面具体考察古代社会生活的微观层面,使我们对古代社会有一个真实、亲切的认识。 了解古代服饰可使我们对其他艺术种类的认识提升一个高度。 如懂得服饰制度可以帮助我们鉴定国画的年代,准确理解国画表达的生活内容。 如《文苑图》传为唐韩滉所作就有问题。 因其画中人物圆领内出现衬领,而这是宋人官服的主要特征,形成起于五代。 唐人官服中只有圆领而不加衬领,故可确定该画不可能早于五代十国。 《韩熙载夜宴图》的年代定为南唐降宋以后,而早于淳化二年以前。 判断根据即为: 其一,画中人有叉手示敬的姿态,这种姿势是宋人的特点,适用于侍仆和子侄晚辈。 其二,画中人大多穿绿色衣服。南唐降宋后,降官一律穿绿衣在画中的表现。淳化二年后诏令规定降官也一律穿朱紫。 商周时服饰 商周时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 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这个从墓中出土的玉人是西周的贵族男子,戴着一顶方帽,穿着窄袖衣服,可以看出他的腹前加了一条「韍」。 这是商周时代的典型服装,腹围前加了一条上窄下宽像斧形的装饰物,就是「韍」。 冕服 冕服是礼服中最专贵的一种,均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 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组成。 冕服的主体是玄衣、衣裳上面绘绣有章纹,而在最隆重的典礼时,则穿九章纹冕服。 衣裳之下,衬以白纱中单,即白色衬衣,古代衬衣通常是白色。 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为朱色,诸侯为黄朱色。 鞋是双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礼时穿赤色的。 帝王冕服 春秋战国时服饰 春秋战国时期是服饰变革的重要时期: 服饰用料的发展; 服饰色彩观念的改变; 服饰配套结构的变革。 服饰用料的发展 “珠玉锦绣不鬻于市”,商周时期的高级服饰用料如丝帛、绢、缣、绮、锦和精细的麻织物为贵族所专用。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往为贵族所垄断的服饰用料成为流通商品。 高级服饰用料垄断格局被打破,平民社会也开始使用锦绣等衣料。 服饰色彩观念的改变 西周色彩有尊卑区别,分为象征高贵的青、赤、黄、白、黑等正色和象征卑贱的绀、紫等间色。 正色为礼服色彩,间色则只能作便服、内衣、衬里及妇女和平民的服色。 齐桓公穿紫袍,突破礼制,改变了当时服饰色彩观念。 服饰配套结构的变革 商周以来传统服饰一般为襦、裤、深衣、大裳配套。 裤为不加连裆的套裤,只有两条裤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