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眶部解剖与眼部病变影像学分析.docVIP

【2017年整理】眶部解剖与眼部病变影像学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眶部解剖与眼部病变影像学分析

眶部解剖与眼部病变影像学分析 王振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100730) 一、与影像相关的眼部正常解剖 (一)眼眶 组成:额骨、颧骨、上颌骨、腭骨、泪骨、筛骨和蝶骨,呈四棱锥形。结构:包括四个壁、 两个裂和视神经管。上壁即眶顶,前部为额骨水平板,后部为蝶骨小翼。 下壁:即眶底,主要为上颌骨眶面,前外部为颧骨眶突,后部为腭骨眶突。 内壁:由前到后依次为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纸板和蝶骨小翼。 外壁:前1/3为颧骨的眶突,后2/3为蝶骨大翼。 视神经管:组成:由蝶骨小翼及蝶骨体围成的骨性管道,主要是蝶骨小翼。内容物:视神经、眼动脉。 作用:沟通眼眶和颅腔。 眶上裂:组成:内侧为蝶骨体,上缘为蝶骨小翼,下缘为蝶骨大翼。内容:三叉神经眼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以及眼上静脉。作用:沟通眼眶和颅腔。 眶下裂:组成:外侧为蝶骨大翼,内侧为上颌骨眶突。内容:眶下动脉、眼下静脉分支及三叉神经的上颌支。作用:沟通眼眶、翼腭窝和颅腔。 (二)视神经和视神经鞘 1.视神经:(1)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组成,解剖学属中枢神经系统传导束,是视觉传导路径的一部分。(2)与其他脑神经和周围神经神经膜由施万细胞形成不同,视神经与中枢神经中的白质相似,神经纤维大部分是有髓鞘的(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形成),但无神经膜,在各神经纤维之间有各种神经胶质。视神经分段全长约为35~50 mm,分3段。眶内段:从眼球到视神经管前缘,此段最长,约为20~30 mm,有人把眶内段在眼球壁内的一段称为球内段,但正常情况下很难显示,一般不专门作为一段。管内段:位于视神经管内、长约4~9mm。颅内段:视神经管后缘至视交叉,长约3~9 mm。 2.视神经鞘:脑膜的延续,与脑的被膜一样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为鞍上池的延续,因此当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时常常也引起视神经鞘的蛛网膜下腔扩大和视乳头水肿。 (三)眼外肌 1.直肌:(1)共4条,分别为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外直肌。(2)起源于眶尖的总腱环,此环也称作Zinn肌环或肌圆锥,为结缔组织环,围绕在视神经孔周围,跨越眶上裂,动眼神经、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眼支的鼻睫神经在总腱环内通过,滑车神经在总腱环的外侧缘通过。(3)四条直肌分别止于眼球的角膜巩膜缘,上直肌止于角膜上缘后方7.7 mm处,内直肌止于鼻侧角膜缘后方5.5 mm处,下直肌止于角膜下缘后方6.5 mm处,外直肌止于颞侧角膜缘后方6.9mm处。(4)上直肌长约41.8mm,宽约10.6mm,止腱长约5.8mm。(5)内直肌长约40.8mm,宽约10.5mm,止腱长约3.7 mm。(6)下直肌长约40mm,宽约10 mm,止腱长约5.5mm。(7)外直肌长约40.6mm,宽约9 mm,止腱长约9mm。 2.斜肌:包括上斜肌和下斜肌。(1)上斜肌起源于总腱环的内上部及视神经管上缘的眶骨膜,沿眶顶及眶内侧壁之间的内上角前行直达眶上缘附近,穿绕由纤维组织构成的滑车(滑车有时可钙化),转向后外,在上直肌下方向后外转折,在上直肌与外直肌之间止于眼球赤道后方的巩膜。长约60mm,肌腱长约30mm(滑车前长约10mm,滑车后长约20mm)。(2)下斜肌起源于上颌骨眶面泪沟外侧近前缘处,斜向后外,止于眼球下面赤道后方的巩膜。长约37咖,肌腱长约2~3mm,宽约9.5 mm。 3.上睑提肌:(1)起自视神经管前上方的眶壁,在上直肌上方向前走行,前端成为腱膜,止于上睑的皮肤和上睑板。(2)上睑提肌肌腹和上直肌在一起走行,称为眼上肌群,CT冠状面或斜矢状面很难将二者分开,冠状面或斜矢状面T1WI可通过显示二者之间的脂肪而辨认。 (四)眼眶内神经(视神经除外) 1.动眼神经:支配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和上睑提肌。 2.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3.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4.三叉神经眼支。(1)接受来源于眼眶和眼睑的感觉。(2)入眶后分成三支:泪腺神经、额神经和鼻睫神经。 5.三叉神经上颌支通过圆孔入翼腭窝,经眶下裂入眶即眶下神经,再经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发出小分支分布于下睑、鼻外和上唇的皮肤。 (五)眼眶内血管 1.眼动脉:(1)从颈内动脉发出,通过视神经管进入眼眶。(2)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的第一分支。(3)终末支:包括泪腺动脉、额动脉和鼻睫动脉。 2.眼静脉:(1)眼上静脉:位于视神经与上直肌之间,自眶上裂入海绵窦。(2)眼下静脉:来源于眼睑底部弥漫的血管丛,向后分为两支,主支在进海绵窦之前与眼上静脉吻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