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琴手势图
右手举指起势“春莺出谷势”
?
???肘张约三十度,臂平伸,腕微曲,掌略俯。右手五指头,唯小指不用于弹弦,故曰禁指,必须伸直,指尖稍仰。中、名二指平直微俯,中节靠拢,名指末节微高与中指,低于禁指。食指稍屈,中末二节指尖下垂。大指侧伏于食指下,中、末二节微弯。五指伸曲高低,势宜互相照顾乂
一曲起手,指将出动入弦,虽未开始拨弹,先必有所准备。五指结构如上式,有低昂绰约,翩翩欲举之势,恍若春莺之出于幽谷,正振羽而将鸣。太古遗音渊源唐代赵耶利手势图,无此图势,余特为拟补,名曰:春莺出谷势。太古遗音乐原书,每一图势都有一首提词,也仿照体例拟了一首曰:“相彼春莺,出谷遷??????
?
右大指托擘势“风惊鹤舞势”
?
??肘张,臂平腕曲,掌俯,大指倒竖,托弦则张开虎口,中、末二节俱直,指头肉面靠弦,使弦从指面经甲尖而出,令有甲肉声。擘弦则虎口稍开,中、末二节微弯,以指甲背着弦,纯取甲音。其运动都在中节腕力并用。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禁指伸直,又稍高于名指。各指指缝微开,势如鹤翅初张,竦体孤立,有临风鼓舞之态。太古遗音手势图右大擘、托的手势,名为“风惊鹤舞势”。原词曰:“万窍怒号,有鹤在梁,竦体孤立,将翱将翔,忽一鸣而惊人,声凄厉以弥长。”
?
右食指抹势“鸣鹤在阴势”
????肘、臂、腕、掌同前势,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指头肉面箕斗中着弦,使弦从指面经甲尖抹入,不要攀弦,不宜犯甲太多。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每抹入,必使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其运动在臂、腕暗助食指中、末二节之力。中、名二指都伸平直,使中高于食、名又高于中、禁指更较高而直。各指指缝稍开,高下参差,有鸣鹤展翅之态。拂势亦同,但拂的运动,全在臂、腕之力。太古遗音手势图,右食抹、拂的手势,名为“鸣鹤在阴势”,原词曰:“鹤鸣九皋,声闻于野;清音落落,自合韶雅;惟飞指以取象,觉曲高而和寡”。
??????
右食指挑势“宾雁衔芦势”
肘、臂、腕、掌同前势,食指?与大指均屈中、末二节,以大指甲尖轻抵食指箕斗中,使两指成一圈形,挑出则大指伸直中末两节,将食指推送,以助食指自伸之力。指须当空落弦,挑以甲尖,称为敲弦,得声手起。其运动在大指中、末二节和食指中节的伸屈,切不可将两指控紧,使其抵送不灵。中、名二指微弯,余指如抹势。历、度、捻的手势宜同。太古遗音手势图,挑、抹同为“鸣鹤在阴”一势,而另有大、食指捻的手势,名曰“宾雁衔芦势”。我认为挑、历、度的大、食两指,须屈曲掐抵,与抹拂的大、食两指形式有别,实在捻法取象于北雁来宾。衔芦御风之势相同。而且捻法今谱用时极少,挑是主要指法之一用得最多,故特将挑、历、度从“鸣鹤在阴势”中提出而与捻并列为“宾雁衔芦势”。原词曰:“凉风倏至,鸿雁来宾;衔芦南乡,将以依仁,免度关而委去,递哀音而动人。”
?
?
右中指勾剔势“孤鹜顾群势”
?
肘、臂、腕、掌同前势,勾弦则中指屈其根,中两节竖直末节,指头肉面抵弦,经甲尖勾入,落指于次弦之上。其运动在中节坚劲之力。一至四弦,提腕下指,探指深取,四至七弦,低腕下指,插指浮取。食指提起微曲,而首于最高处,大指侧伏于食指下,名指平直高与中指屈其中、末二节,以甲背悬空落弦,其运动在中、末二节伸直坚劲之力。余指如勾势。太古遗音手势图右中勾、剔的手势,名为“孤鹜顾群势”,以中指屈于掌下,而众指低昂绰约,宛如张翼,与孤鹜高飞,俯首顾盼,行极相类。原词曰:“孤鹜念群,飞鸣远度,堪凌片影,弋人何慕,与落霞以齐飞,复徘徊而下顾。”
?
右名指打摘势“商羊鼓舞势”
?
肘张臂腕平伸,掌微扬,打弦则名指微屈其根中两节,坚直末节,指头肉面着弦,经甲尖打入,落指于次弦之上。其运动在腕与根、中两节之力。中指伸直,高于名指,食指稍低与中指,大指伸直中、末两节,虎口前开后合,与食指作八字形。除名指外,各指指尖都略向上。摘弦则名指微屈根节,全屈中节,坚直末节,甲背着弦,其运动在臂、腕、助末节劲挺之力。食、中二指并拢略俯,大指稍屈中、末二节,虎口略开,禁指如前。太古遗音手势图,右名打、摘的手势,名为“商羊鼓舞势”。原词曰:“有鸟独足,灵而知雨,天欲滂沱,奋翼鼓舞,屈名指以临弦,象参差而翼举。
右大中指大撮势“飞龙拿云势”
??????????肘张,臂手,腕曲,掌俯,大指倒竖,中指低俯,各节伸直,与大指撑开作八字形,都在指头肉面各着一弦,或七、二弦,或六、一弦,同时托,勾齐下,撮得一声。其运动在大、中二指根节之力。食、名二指平直并伸,高与中指。禁止如前。太古遗音手势图右大、中齐撮的手势,名为“飞龙拿云势”,以大、中两指舒张其势,余指翘举助威,大有蛟龙舞爪。拿云飞腾之象。原词曰:“灵物为龙兮,非池克容,头角峥嵘兮,变化无穷;位正九五分,时当泰通;攀拿而上兮,滃然云从。
?
右食中指齐撮势“螳螂捕蝉势”
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