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及控制-解析.ppt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及控制-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及控制-解析

真菌生长条件 真菌营养要求不高,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繁殖最适pH接近中性,最佳温度为25~30℃,但某些深部真菌为37℃,与人体温度相同,需一定水分,营养物质等。 2010版药典规定真菌培养温度23~28℃,培养时间5天。 真菌杀灭 消毒剂:醇类、酚类、含氯制剂、含碘制剂、醛类、强氧化剂(过氧乙酸、臭氧、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烷基化气体消毒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乙型丙内酯)、季铵盐类、氯已定等 物理:高温灭菌 病毒 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其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 结构:蛋白质+核酸(DNA或RNA) 大小:一般直径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直径为200nm的牛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直径为28nm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增殖: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环境及原料快速复制增值。 病毒 放线菌 定义:一类主要成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分布:含水量较低,有机物较丰富的,呈微碱性的土壤中。 形态构造:主要由菌丝组成,包括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部分气生菌丝可以成熟分化为孢子丝,产生孢子) 。 繁殖: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形式进行无性繁殖 放线菌: 立克次氏体 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一般呈球状或杆状,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 1909年,美国病理学家霍华德·泰勒·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1910年)首次发现洛基山斑疹伤寒的独特病原体并被它夺取生命,故名。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支原体 定义:没有细胞壁的 原核生物 一种简单的原核生物。 其大小 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唯一细胞器为核糖体 致病性:在呼吸道或 泌尿生殖道 上皮细胞粘附并定居后, 通过不同机制引起细胞损伤 衣原体 一种比病毒大、比细菌小 的原核微生物,呈球形, 直径只有0.3-0.5微米 革兰氏阴性病原体,能量 寄生物,多呈球状、堆状, 有细胞壁,一般寄生在动物 细胞内,无运动能力,广泛 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 类,仅少数有致病性。 螺旋体 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 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全长3~500微米,具有细菌细胞 的所有内部结构。在生物学 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 螺旋体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和动物体内 控制微生物污染的必要性 我公司目前的品种: 输液车间:注射剂(大输液) 前处理:喷干粉、浓缩膏、粉碎原药粉等半成品 制剂车间: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大蜜丸、蜡丸、浓缩丸)、散剂、茶剂、栓剂。 生产过程的微生物控制程度直接关系到药品的无菌水平。譬如生产过程出现单个或单件污染,最后的微生物检查很难检查出来,这样就会流向市场,对用药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微生物污染 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没有得到严格控制,而由任一或多个途径造成的微生物污染。其污染源有: 人员 空气 设备 物料 工艺 人员污染 人员操作所致污染发生的可能性超 过70%。 工作服未清洗消毒或被污染 手部未消毒 裸露皮肤代谢生菌 不恰当动作造成污染(无菌意识不强) 监测方法:人员手菌 洗净手后的手菌 戴灭菌手套消毒后的手菌 人员污染 GMP对洁净区生产人员的要求 规定数量 具有资质 经过培训 控制:进入洁净区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通过不断培训强化人员无菌意识 空气污染 高效过滤器 洁净死角、地漏 回风装置 监测方法:沉降菌、浮游菌、尘埃粒子、温湿度、压差监测 控制:空调运行、定期消毒、清场管理 设备污染 除菌过滤设备: 滤芯质量、除菌效果、过滤系统的完整性检测。安装过程的污染、滤芯破损及自身引起的污染 干热灭菌设备:清场不彻底、压差的控制、温度的控制、灭菌效果等 湿热灭菌设备:未验证、空气过滤器完整性检测、灭菌标识不清楚 设备污染 设备:设备自动化程度、运行情况、可清洁程度 无菌操作区管路和器具:管路老化、常拆洗造成密封性差、灭菌后存放不当、安装污染 控制:设备的确认与验证、使用中维护与保养 物料污染 灭菌玻璃瓶:隧道烘箱干热灭菌 灭菌胶塞:高温蒸汽湿热灭菌 铝盖:外包装消毒(消毒液、紫外灯) PET瓶:外包装消毒(自净) 纯化水、注射用水:水系统 压缩空气:过滤除菌 监测方式: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阴性 阳性 生产工艺造成的污染 干热灭菌工艺 湿热灭菌工艺 过滤除菌工艺 人员无菌更衣 清洗工艺 无菌操作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艺 非干、湿热灭菌物品的除菌或消毒工艺 微生物监测工艺 监控:所有工艺经过合理设计并严格验证后投入使用,使用过程监控及反馈修正 内容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为什么要进行微生物污染控制 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如何控制微生物污染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