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方法研究分解.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选择题解题要领 1.认真分析导语、题干所给材料,准确、全面、深刻提取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2.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明确试题设问的指向。 (1)紧紧抓住“关系词”,准确把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 (2)把握“限制词”,进一步明确题干的规定性。 3.审读题肢,慎重选择。 (1)排除法。 (2)比较法。 (3)推测法。 (一)分析材料的要领 准确。就是要把握材料的特定内容,不要将材料所反映的事实与其他事实混淆而产生误读,也不把材料所没有反映的事实想当然地“添加”进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一些看起来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 全面。就是要完整地把握材料,不仅要把握显性信息,还要适度、合理地挖掘隐含信息,反对只从部分的、片面的材料出发。一些考生在做单项选择题中的“组合选择题”以及“不定项选择题”时常常出现漏选,主要是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只抓住材料中的部分信息。 深刻。就是要透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揭示本质和规律,抓住更根本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所选题肢更符合题干的规定性,才能从诸多与题意相关的题肢中选出最佳。 有效。就是要在准确把握试题要求的基础上,提取对答题有价值的信息,排除与解题无关的干扰信息。 (二)把握题干规定性要领 紧紧抓住“关系词”,准确把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明确设问指向的关键一步。干肢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以下4种: ①因果关系; ②个性—共性关系; ③判断—阐释关系; ④条件关系。 认真把握“限制词”,进一步明确题干的规定性。 1 .因果关系 关系词有“因为”、“由于”等。主要是题干材料提供结果,要求题肢提供原因;也有题干提供原因,要求题肢提供可能出现的结果。 因果关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故解答此类题时,主要是要把握题干和题肢之间有没有这种关系存在。此外,还要辨别并排除因果倒置的选项。 2 .个性—共性关系 关系词有“说明”、“表明”等。主要是题干材料提供某种现象(个性),要求题肢归纳、揭示其本质和规律(共性)。 解答此类题时,重点要把握题干和题肢之间在内涵和外延上是否相符,即题干中的材料对题肢的观点是否构成有效支撑。要排除两类题肢,一是题肢观点与题干材料互不相关,题肢观点在材料中根本没有相应的支撑;一是题肢观点与题干材料有一定的关联,但在题干材料中找不到充分的支撑,论据不足,比较典型的就是“以偏概全”。此外,还要注意排除与题干材料只存在或然联系,不存在必然联系的题肢,亦即题肢观点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这就是所谓“二级论证”。 与上述从个性到共性相反,还有一种试题,是由共性到个性,即由题干规定本质或规律,要求题肢提供反映这一本质或规律的现象、事例,解题方法可参照上述分析。 3 .判断—阐释关系 关系词有“是”、“有”、“是指”等。主要是由题干指定思维对象(现象、事实、概念或观点),要求题肢对其做出评价、判断,或进行阐释。在题干中留空的填空式选择题也属此类。 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对知识识记准确、理解透彻;同时,解题时要注意在试题具体情境中考察思维对象,因此要求考生具有知识迁移的能力。 4 .条件关系 关系词有“如果……就……”、“只有……才……”等。此类题型比较少见,主要是由题干提供要达到的目标,要求题肢提供达到该目标的条件。 解答此类题时,主要是弄清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的区别,排除条件关系错误的题肢。从关系词上看,就是要把“只有……才……”(表达必要条件)与“只要……就……”(表达充分条件)区别开来。 把握“限制词” 限制词有“主要”、“根本”、“直接”等,一般置于关系词之前,使题干的指向性更明确。 还有一类限制词,如“从哲学上看”,“从经济学上看”等,是对要求运用的知识进行限制。 此外,还有一类限制词,是对时间范围或地域范围进行限制。做题时就要根据这些限制对题肢进行比较、筛选。 (三)审读题肢,慎重选择 选择题常规陷阱种种 1 . 题肢观点本身错误 2 . 题肢在题干材料中缺乏支撑或缺乏足够支撑 3 . 题肢是对题干的缺乏必然联系的二级引申 4 . 在因果、条件、正误、异同关系中的反向题肢 5 . 利用考生对材料的误读或对知识理解的误区 6 . 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或错觉 排除法 排错,即排除观点错误的选项(逆向选择除外)。 排异,即排除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的选项,包括“二级引申”。 排重,即排除对题干内涵揭示较肤浅,与题干构成同语反复或简单重复的题肢。 排反,即排除因果、条件、正误、异同关系中颠倒的题肢。 排乱,即排除内涵大小与题干不相符合的题肢,包括内涵大于或小于题干的题肢。 比较法 即在有多个题肢都与题干存在一定关联的情况下,根据全面性、深刻性原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