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人系列讲座张洁专场.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傳媒人系列讲座张洁专场

“你别管我用什么人,你就验我的货。”这样的一种机制在电影里不陌生,电影本来就是一种包干机制。但是在电视产业里,电视是国家媒体,每天播出,包干的机制这一步迈得特别大。台里后来同意了,大家就开始招兵买马了。好不容易熬到了五月一号,开播了。一算时间,少了一分钟。大家的毛都刺起来了,又紧张起来了。问题出在哪?后来一算,广告只拉了三分钟。还缺一分钟,赶紧通知《焦点时刻》,再往里面添一分钟。《焦点时刻》谈的是影星下海,就在演播室里谈。那个时候《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也是在演播室拍的。为什么演播室那么的多?演播室便宜,来得快,每天一期。那时候谈的是影星下海,那时候《生活时间》做的第一期节目是什么呢?——“夫妻关系大家谈”。但是很热闹,刘德华和杨钰莹的歌,大家看得很热闹,第一期节目就这样出来了。这就是东方时空开播前的一个大体的一个状态。我现在就简要的给大家讲,《东方时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给中国社会留下了什么,给电视产业留下了什么。制度机制方面的不用说它了。我们做《东方时空》这套纪录片,有一个核心词,叫“自由”。“自由”体现在哪,制片人有“选人用人”的“自由”,有花钱的“自由”。我们30多个编导在《东方之子》现场录音制片,所有的开销时间一个人签字就可以报销。这种机制非常地灵活。另外就是用人。那个时候《东方时空》有一句话,叫作“英雄不问出处”。甭管你是哪来的,只要你说你能,他就让你去试。在09年,我到央视14年之后,第一次参加央视处级以上干部的公开竞聘时,回顾东方时空的这个用人制度改革,我说,没有任何门槛、唯才是举的用人制度,是央视所有改革里面最伟大的改革。大家一定知道,我们宪法里面有一条规定,叫“迁徙自由”。实现了么?没有。我当时在云南电视台,属于借调员工。那个时候的地方电视台的借调也是事业在发展,但是都有很多的局限,比如说不能做编导,我做了摄像,不能用新机器只能用旧机器。来到央视以后,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他们会问你,你都能干什么?你说你编过片子、会剪片子,那就让你做编导;你说你会做摄像,他们就让你去做摄像;然后看你长得不错,普通话还过得去,就会让你去做主持人;长得还不怎么地,但跟制片人一聊,聊得特别火爆,他就会让你做策划——因为《东方时空》开了一个新的行当,那就是电视策划。那时候广院的许多老师都是我们的外围策划。没有人会问你说,你以前干过什么,人品有没有问题,有没有蹲过监狱……没有人问你。这样一种用人制度,我想,自打有人类历史以来,自打有单位以来,没有比这更好的制度了。因为在这样的制度面前,人的尊严和人的平等被彰显到了最大的一个程度。当然,你要是南郭先生,那你是混不下去的。什么人都敢用,前提在于他会试用你三个月到半年。三个月就让你去做一到两期节目,就看你行不行,行了就把你留下来。三个月之后,还有点拿不准,那就再试用三个月。半年不行,那对不起,不行就把你拿掉。我这人生性爱闯荡,84年85年我就跑海南岛,我非常知道户籍制度和用人单位对人的流动的限制与要求。我在海南求职的时候,一个部门领导跟我说,“小张啊,我特别欣赏你的闯劲。但是你砸铁饭碗,木头饭碗你总要有一个吧?”可见,一个人要找一个平台的时候、一匹千里马找一个驰骋的疆场的时候,太需要“伯乐”。这个“伯乐”包括一种制度,而这个制度在《东方时空》实现了。我们的(纪录片)第二集讲的就是讲《招人马》,讲当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最后一批电视理想主义者,如何从厂矿、学校、新闻单位、地方电视台、部队来投奔《东方时空》。当年投奔延安,后来投奔深圳,也是这种景象。换句话说,哪个地方有先进的制度,有先进的生产力,就往哪儿去。在所有的人类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所以《东方时空》这种看似被逼无奈之下对人才敞开了大门,其实构成了中国人才流动过程中最壮观的一幕。“高级打工仔”汇集《东方时空》1993年9月27号,我本来是要到广播学院来充电的。我在云南工作了7年,存款5000元。我带着这5000块钱,离开云南,来到北京,来到广院,他们告诉我涨价了,7500!10天之后,我给认识的《东方之子》的编导乔艳琳打电话,“乔,你们那还要人么?”乔说,“啊,你终于来了!”缘分开始于5月1号,《东方时空》开播那一天,我被昆明电视台借去做总导演和总摄像,昆明电视台搞了了一个大型活动,叫“走遍中华争奥运”,一名残疾人骑自行车,沿着中国的周边转一圈,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正好93年是中国申奥年,第一次申奥,我就跟着走了一路。后来走到北京,《东方时空》已经开播两个月了。我在路上偶尔也看到这个节目,感觉怪怪的,提问的方式也怪怪的,但是因为一路上特别疲劳,就没有去深入地去想。来到北京之后,我跟着主持人陆建华,来采访一个很新锐的残疾人博士,欧亚明。他们磁带紧缺,就用我的磁带给他做摄像,问了第一个问题,“你作为一个残疾人,做到正常人都无法

文档评论(0)

df9v4f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