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2015年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教案 苏教版必修5.docVIP

(公用)2015年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教案 苏教版必修5.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亭送别 教材概述《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是剧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由莺莺主唱,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这折戏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它以赶赴长亭、长亭别宴、长亭话别、惜别目送为序,展现了一卷情景交融的暮秋别离图,主要通过19支曲子,集中刻画了莺莺送别时复杂的心绪,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感情细腻、纯真而又充满内心矛盾的少女形象。莺莺的离愁别绪,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的严重束缚和压制。 这折戏景物描写与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烘托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和微妙的心理。曲词雅俗相济,自然而华美,修辞手法多样,显示了王实甫深厚的语言功力。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思路方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淡化戏剧情节,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教学中以文学鉴赏为纽带,以诵读为辅助,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来理解词句,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 使用教具:投影或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1.分角色朗读和美读,在读中领略优美曲词的艺术魅力。 2.引导、点拨学生对曲词的赏析、学习和领悟曲词的艺术手法。 3.在鉴赏曲词的基础上改写唱词,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 4.理解人物形象及“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主题。 第1课时 导语设计 放音乐《梁祝》,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明确:爱情,一个古老永恒又年轻常新的字眼。才子佳人、怨女痴男,多少悲欢离合,多少血泪辛酸。由此,无数的文人墨客,几多真挚的描写、热烈的咏叹。便有了:关关雎鸠的吟唱,孔雀永远的飞翔,那哭倒的长城,哭不倒的爱情,沉没的百宝箱,沉没不了的爱的向往,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千古绝唱,唱着“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万般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典戏曲,走进王实甫的《长亭送别》,去品味这千古爱的绝唱。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可以说,古往今来,最动人的文字是有关离别的文字,最难写的文字也是离别的文字。也许一个故事并不能深深地打动你,但几句离别的诗词却可以让你潸然泪下。《长亭送别》就是这样的文字,美得让人心痛,美得让人窒息。《长亭送别》的美,美在何处?美在故事、美在人物、美在情境、美在曲词。让我们走进《长亭送别》,去品味那“辞藻警人,余香满口”的美。 推进新课 作家作品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明确:《西厢记》突破了杂剧一本四折的形式,是五本21折的连本戏。《长亭送别》,共十九支曲文,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可概括为四个层次,四幅画面,到长亭的路上,筵席上,吃饭后话别,最后两节是张生走后。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的是莺莺送别张生时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小组讨论,给这四幅画面命名,最好四个字。 明确:送别途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长亭饯别:【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 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 惜别目送:【一煞】【收尾】 一、朗读全文 1.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1~3、4~11、12~17、18~19支曲词,教师在每次朗读前介绍剧情,其他同学边听边勾画出表达莺莺情感的重要词语。 剧情一:暮秋时节,一辆轻车驶向长亭,车上坐的正是相国千金崔莺莺,面对满眼的秋色,想着即将远去的夫君,她不禁悲从中来。(学生读) 剧情二:车到长亭,她有多少的话要对张生说,可有母亲和普济寺的长老在场,她只能把情思埋在心里,视线却一直被张生所牵。(学生读) 剧情三:母亲先行离开了,莺莺终于有了可以单独和张生在一起的短暂时间,她可以一吐衷肠了。(学生读) 剧情四:十里相送终有一别,望着张生渐渐远去的身影,莺莺心中的愁苦有谁能知呢?(学生读) 2.整体把握崔莺莺的内心情感 我们读到的曲词是崔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时的内心独白,是她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她流露出一些怎样的情感呢?用四字短语概括。 缠绵不舍 痛苦忧愁 担忧牵挂 郁闷怨恨 3.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全文。 二、分析人物形象 《西厢记》故事美,人物美。让学生找出老夫人、张生、莺莺的语言,确立人物对功名和爱情的态度。 1.老夫人,她的语言动作不多,看似次要,实际上却是极重要的一个人物,如果少了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