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主干课程设置评价模型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主干课程设置评价模型的研究.

专业主干课程设置评价模型的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张熙、王树辉、钟小秀 摘要 本文在主干课程分析时,选取某专业主干课程的学生成绩数据作为基本原始数据。建立可行的课程设置的评价分析模型。通过对所选取数据作为实例,进行经典统计理论中的因子分析;因子分析证明了培养目标的专业主干课程与教学期望基本一致,典型相关分析得到量化衡量因子,并由此通过课程之间的量化相关分析得到主干课程之间相互之间的联系程度大小,同时证实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构建的课程体系中课程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量化的分析方法为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了很好的决策方法支持。在模型结论评价中,建议有关教学管理机构根据课程间相关性来合理设置和调整主干课程的比重和排课情况。 关键词:主干课程 因子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量化衡量 目录 引言……………………………………………………………………………1 二、问题的分析…………………………………………………………………… 2 三、模型的建立 ……………………………………………………………………3 3.1因子分析模型理论……………………………………………………… 3 3.1.1何为因子分析——数学模型……………………………………… 3 3.1.2因子载荷矩阵的求解……………………………………………… 4 3.1.3因子旋转…………………………………………………………… 6 3.2典型相关分析模型理论……………………………………………………7 3.2.1模型提出背景…………………………………………………………7 3.2.2典型相关系数与典型相关变量求解…………………………………8 3.2.3 量化衡量因子……………………………………………………… 10 四、模型在主干课程开设中的运用…………………………………………………11 4.1数据说明…………………………………………………………………… 11 4.2 关于数据的标准化…………………………………………………………16 4.3 因子分析过程………………………………………………………………17 4.3.1关于因子分析条件的检验……………………………………………… 17 4.3.2 累计信息贡献率与载荷阵………………………………………………17 4.3.3公共因子个数选取………………………………………………………19 4.3.4因子分析小结……………………………………………………………20 4.4量化的相关程度分析模型运用过程……………………………………………21 4.4.1相关数据说明……………………………………………………………21 4.4.2计算……………………………………………………………………………22 4.4.3显著性检验………………………………………………………………23 4.4.4量化衡量的分析…………………………………………………………23 五、结论………………………………………………………………………………24 六、模型的不足与改进………………………………………………………………25 七、参考文献…………………………………………………………………………25 八、附录………………………………………………………………………………26 一、引言 课程设置是根据教育目标、教学目的和培养模式等,按照学科专业对学习者所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遵循教与学的规律和实际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课程,并对这些课程进行安排使之成为一个课程体系的过程。 从课程设置与人的关系看,课程的设置由人来完成,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人的发展,设置的课程是通过人的学习来完成。课程的设置必须以人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 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提出了人的知识结构论和学习迁移原理。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就组成了知识的结构。学习者学到的知识基础性越强,迁移性越大。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原理”、“态度”的迁移。 因此其理论认为:课程设置必须有一个基本结构,突出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从纵向结构看基本上是按知识逻辑组织的,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或三种类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一般是指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是一个专业的学生所必须修习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是某一专业体现该专业特点并根据该专业特殊需求而设计。 笔者认为主干课程的主体就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高等本科教育的性质与功能都是有专业主干课程具体体现的,主干课程的修读在调整人才的发展形成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专业主干课程又是教育进行与开展的核心,是直接衡量本科专业化教育质量高低基本性指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

文档评论(0)

fv45ffsj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