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为什么圣人涌现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秋时期为什么圣人涌现文档

春秋时期为什么圣人涌现 2016年07月19日 12 :文史·广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黄璐 制图   ■陈雪良   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一直写到鲁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人们把这段历史称之为春秋时期。有人说,之所以叫“春秋”,是因为孔子写了本名为《春秋》的书。   现在我们说的春秋时期,的确与孔子的《春秋》有很大的关系。从时间段的确定,以及对春秋这段历史的评述,都与《春秋》有所关联。不过,这并未指明“春秋”一名与当时人们观念变化之间的关系。   要知道,春、夏、秋、冬在夏商周三代是天时的观念。四时的运行和变化,对古人来说,体现着上天(上帝)的意志,那是极其神圣的。而历史是记人事的,在三代一般称为“史”“书”“典”,但不可能称为“春秋”。“春秋”是天时、天条,怎么可以与人事混为一谈呢?   “三句话”   西周王朝灭亡后,天道观衰微,人道观普遍得到提升。老子不提天道而只提“道”,实际上他讲的“道”就是人道。孔丘也强调,“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郑子产更是公然对天道观叫板,他的名言“天道远,人道迩”,公然说天道没什么了不起的,它与人们的生活离得远着呐!   正是在这种观念大转变的情况下,人们把反映天时的“春秋”嫁接到人事上,还美其名为“以天时纪人事,谓之春秋”。在此大背景下,我以为,春秋时期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和解析:   第一句话:春秋是大战乱时期。   春秋初诸侯国140余国,到孔子周游列国时“面70余君”,说明那时至少还有70多个国家,而到了春秋结束时只有14、15国了。200多年间,见于史乘的大小战争有483次。不过,有人细细统计说不止这个数字,而是大约有1000次。孟子说的“春秋无义战”,基本上是对的。   当时的春秋就是这样一个大乱局,战乱让数百万无辜百姓丧生。根据各方面资料的综合核算,夏禹初(前21世纪)的人口是1355万,治水成功后应有所增长,当在1500万人上下。到周成王时(前11世纪)为1371万人,周庄王时(前7世纪)只有1184万人了。由此可以推断,在三百年的战乱中至少有上百万人死于战乱。   第二句话:春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期。   这句话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加以说明。   一是世界的维度,这一时段在世界上被称为“轴心时代”。这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他认为,公元前500年前后是“奠定人性精神基础”的时代。东西方出了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东方有孔子、老子等,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二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维度。五千年文明史,发展到公元前五世纪时,刚巧走了两千五百年,钱穆先生称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半程期”。他在《孔子传》开头有一段话:“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复又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这叫继往开来。   三是春秋时期本身的维度,即春秋时期本身就体现了承上启下的精神。从战乱不断到“弥兵”,从政界混乱到季文子的“相三君而无私积”,从普遍的无所作为到叔孙氏“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观念的提出,都说明春秋后期正在从消极走向积极。   第三句话:春秋是思想解放、朝气勃勃的时期。   春秋时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文化现象是,“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和“学术下移”局面的形成。“学术下移”促成了“士”阶层的形成。士就是读书人,《荀子·儒效》称“彼学者,行之曰士也”。学术一旦走向民间,就会显现出巨大的力量和生机,而“春秋四圣”正是那个伟大时代的伟大产儿。   “四大圣”   在中华文化中,智慧和道德都极高尚的人,被称为圣。春秋时期是个需要圣人并涌现圣人的伟大时代。   一是“智圣”老子。   老子的一生有三件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第一件事是“老子师商容”。商容对老子实行“不言之教”。他张开嘴,让老子看,口中一颗牙都没了,老了,没办法的。商容指了下自己的舌头,很好,而且伸缩自如。商容说,能教给你的就这些了。老子回去想了又想,懂了——这就是“刚弱柔强”之道,“刚”的东西看来很强,但长久不了,像牙齿一样;“柔”的东西没多少锋芒,但久远,像舌头一样。商容是教老子哲理的。第二件事是老子当“周守藏室之史”。这是一个闲职。鲁迅甚至说,老子只是来图书馆当差的。但不管怎样,老子在这几十年间“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第三件事是“出关”。说是出函谷关,入秦了;有的则说他隐居去了。   老子五千言,归结为三句话:顺乎自然、清心寡欲、脚踏实地。“顺乎自然”:在老子看来,不管是大自然,还是人间世界,都是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人的作为必须顺乎自然才行。“清心寡欲”:道理很简单,欲一多,就破坏了“自然”,结果也必然危害自身。“脚踏实地”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