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之“了”的用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语法之“了”的用法

汉语基本语法 一、助词“了”的用法。 二、助词“了”一般有两种用法,分别为“了①”和“了②”。 “了①”——表示动作完成,用在动词后面。 “了②”——表示事态变化、确定的语气。用在句子后面。 三、关于“了①”的一般用法:动词+“了①” 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主要用于动词后。动词如果有趋向补语, “了①”放到它们的后面。 如:他买了一本书。 上午我发出去了一封信。 我终于看到了长城。 注意:“了①”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者实现,不只用于过去时,在将来某一时间里完成的动作,也可以用“了①”。 如:明天下了课,我去找你。 四、必须用“了①”的情况。 ①动作在某一时刻完成、实现(句子中有具体时间)。 如:昨晚,我给妈打了电话。 ②表示动作的先后顺序或假设条件。 “动词①+了①(+宾语+就/再/才)+动词②”。 如:看了她的信,我就伤心得流下泪来。(顺序) 下了课咱们再去图书馆吧。(顺序) 努力了才能成功。(假设) ③在连动句、兼语句中,“了①”用在后边的动词后。 “动词①+宾语+动词②+了①+宾语”。 如:昨天我请张老师给我辅导了一次语法。(兼语句) 他说到伤心处,禁不住叹了一口气。(连动句) ④在某种条件、方式或原因下,得到某种结果。 如:在他的帮助下,困难很快的解决了。 经过研究,我们同意了你的建议。 五、可以省掉“了①”的情况。 ①表示连续动作(尤其是中间没有语气停顿)时,为了表现动作的连续,可以省掉“了①”。 如:他披上(了)衣服拉开(了)门,轻松地走了出去。 老李赶忙迎(了)上去,握住(了)他的手说:“谢谢你!” ②动词后有结果、趋向等补语,而且强调补语。 如:看着这张照片,我好像又回到(了)20年前。 ③要强调状语时,动词后不用“了①”。 如:上次他照顾(了)我,这次我照顾他,我们互相照顾。 六、不能用“了①”的情况。 ①表示习惯性、经常发生、有规律的动作,不用“了①”。句中常见的词有:常常、总是、每(天/月/年逢/次)、偶尔、很少,等。 如:他刚来中国时学习很努力,每天都去图书馆看书。 (不能说“每天都去了图书馆看书”) 每逢春节,他都给中国老师打电话拜年。 (不能说“他都给中国老师打了电话拜年”) 最近他工作很忙,偶尔回家吃饭。 (不能说“偶尔回了家吃饭”) 最近几年,北京很少下雪。 (不能说“北京很少下了雪”) ②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后不能用“了①”。这类的词常见的有:感觉、希望、决定、决心、打算、喜欢、爱,等。 如:来中国前我就决心一定要学好汉语,成为真正的“汉语通”。 (不能说“我就决心了一定要学好”) 我打算周末去旅行。 (不能说“我打算了周末去旅行”) 上大学时,我喜欢H.T.O。 (不能说“我喜欢了H.T.O”。但是可以说“我喜欢上了H.T.O”) ③能愿动词后不能用“了①”。 如:现在我能用汉语表达我的想法了。    (不能说“现在我能了”用汉语……)   我需要帮助时,他都在我身边。   (不能说“我需要了帮助时”) ④表示持续进行的动作和状态,不能用“了①”,而常用“着”。 如:昨天我一直在家等着你,哪儿都没去。   (不能说“我一直在家等了你”)   雨不停地下着。   (不能说“雨不停地下了”但是“了①”后面可以跟补语,如:雨不停地下了一天) ⑤宾语是小句子或者动宾结构时,动词后不能用“了①”。必须去掉。 如:上个月,他去了一趟上海,我没去。   (不能说“我没去了”)   昨天我出去玩了,他没出去。   (不能说“他没出去了”) 七、“了②”的用法。 ①表示情况、状态的变化,为了橘子更完整或表达某种预期,一般用在句末。 如:他不再是我的朋友了。(所属变了) 下雨了,回屋里去吧。(情况变了) 苹果已经红了,可以吃了。(性质、状态变了) 他三年没回家了。(持续时间的情况) 小红今年16岁了。(到达某一数量) 我去图书馆看书了。(陈述、说明语气) 他的性格已经不像从前了。(确定语气) ②“了②”的否定式。 A、否定已出现的新情况,用“没”或“没……呢”。句末不再用“了②”。 如:我昨天没参加他的生日晚会。 我才上三年级,还没毕业呢。 B、否定将出现的新情况,或意愿、所属、性质等的变化,用“不……了②”。 如:身体有点儿不舒服,不想去看电影了。 水不热了,可以喝了。 八、“了①”和“了②”用时用。 在句子中,有时动词后用了“了①”,句末又用了“了②”, 这种句子既表示完成,又表示变化。 ① 说明动作到现在为止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