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精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贯中[精选]

罗贯中(133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 ,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 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但是,近年来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故基本可以确定其籍贯为太原府祁县。 一般认为,《水浒传》也是由罗贯中帮助整理修改的。另外一种说法是,《水浒传》后三十回是他写的。 关于罗贯中的生平,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罗贯中生于山西祁县,时当元仁宗延祐年间,父为丝绸商人。7岁开始,他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罗贯中辞别赵宝丰,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作宾。第二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同年,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张士诚只好投降。降元后,张士诚贪图享乐。到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看到元朝没落,又再次称王。包括罗贯中在内的许多幕僚都建议暂缓称王,但是不被采纳。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 路上他遇到同乡贾仲明,得知父亲已经逝世,继母改嫁,便不再打算回老家。在河阳山(今日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他遇到了正在撰写《水浒传》的施耐庵。罗贯中非常赞同他写书劝世的主张,于是拜施耐庵为师。此后,罗贯中一直陪伴在施耐庵旁边,帮助抄写书稿。随后自己也开始撰写《三国演义》,并得到了施耐庵的许多指点。 另说:罗贯中也在张士诚处任职[8],士诚败殁,奉朱元璋令,遂专心著作出三国演义,感化风俗人心。 元惠宗至正二十六年春(1366年),罗贯中的老师赵宝丰去世。罗贯中赶往慈溪祭奠。几个月后,施耐庵为躲避兵乱全家迁往了兴化。罗贯中找不到施耐庵,就在河阳山继续写《三国演义》。 当罗贯中打听到施耐庵下落,准备投奔时,正巧赶上施耐庵因《水浒传》而被朱元璋禁锢。于是罗贯中赶往金陵,找到了施耐庵的好友刘伯温帮忙营救。经过一年多后,施耐庵终于出狱。罗贯中雇船送他回兴化。但是由于施耐庵途中染病,罗贯中陪伴他在淮安养病。不久施耐庵去世,罗贯中帮忙料理了丧事,然后带着《水浒传》书稿去福建建阳找人刻印。 但是在建阳无人敢承印《水浒传》。他没有办法,只好到杭州暂时住下。在这里他整理修改了《水浒传》,也有人说《水浒传》后三十回就是这时完成的。同时他还改定了自己的《三国演义》,又写了《三遂平妖传》二十回,病逝在杭州。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据说和施耐庵合著《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另外,《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演义》是根据正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加以扩展而成,基本上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但在许多情节的设置和历史人物的塑造上,又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演义》的结构以蜀汉矛盾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既保证了前后发展的一贯性,又富于曲折和变化,于清晰明朗的脉络间,构成了一个古典小说中少见的,既宏伟又严密的结构。 《演义》的中心内容是演绎各集团间的种种矛盾斗争乃至战争,这一切都是通过复杂的故事情节来完成的,而在讲述这一个个曲折的故事时,作者又总是以人物为中心。例如对那场著名的赤壁之战的描写,作者使用了八回的篇幅,细致、周到地一步步推动情节:游说江东、孙吴内部的矛盾、孙刘联盟的形成、双方的备战等,全都一一道来,而这些情节的描写,又都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作用,显示诸葛亮高超智慧之目的。 《演义》常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讲述战争。还以赤壁之战为例,对于孙刘联盟,作者不惜笔墨、不厌其详,而对于败方曹军只作简单叙述,这样详细得当,既节省笔墨又突出了重点。 《演义》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演义》往往将人物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来展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如在赤壁之战中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