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子与养生文化[精选]
《老子》与养生文化 《老子》不是一部养生书,但是却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提出了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具体的养生方法。 1.《老子》奠定了传统养生文化的思想基础 (1) “道法自然”的养生原则 (2) “冲气以为和”的养生目标 (3) 养生方法 2.“道法自然”与四时养生法 (1) 四时养生法 (2) 十二时辰养生法 3.元神论与气功养生 “道法自然”的养生原则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从人的角度看,这段话有两层意思: ①人应当取法天地之自然,体现“天人合一” ; ②人应当取法人性之自然,体现人的本性自然。 道法自然是宇宙万物遵循的根本法则,也是人必须遵循的根本法则。 人要想健康长寿,就应当修道讲德,取法自然。 道法自然的思想,成为后世养生家的根本指导思想。 《黄帝内经》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了顺乎自然,合于四时的养生原则。 春夏养阳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冬养阴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冲气以为和”的养生目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冲气以为和”,既指万物的生命由“和气”所生,又指万物的生命是在阴阳二气的和合状态中存在和发展的。 所以,修养生之道应当以“冲气以为和”为目标。 老子的养生之道:养气,养形,养神,均以“冲和”为目标。 形神合一。 《黄帝内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孤阳不生,独阴不长,调和阴阳二气,才是养生的目的。 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他的《养生论》中提出了静养精神的摄生主张: “善养生者……清虚静泰,少私寡欲;……;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养生的方法 抱一养生 以啬养生 以静养生 守柔养生 寡欲养生 避害养生 …… 抱“一”养生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22章) 从养生角度看,此“一”可理解为元气。 只有抱一,守住元气,才能健康长寿。 后世养生家视元气为“一”,称守元气为“守一”。 如《元气论》认为: 元气是生命之根,人要获得长久之寿,应当“清净守一”、“抱一守虚” 道教的修炼养生术也强调“守一”的养生方法。 《太平经·令人寿治平法》说: 人常使精、气、神三者合一,便能延年益寿。 《太平经》又说: 守一,即守住精神不走失。 总之,道教的守一术,或言“守气”、“守神”、或言“守精气神”,其思想渊源是老子“抱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以“啬”养生 老子第59章: 这里的啬,并非吝啬,其内涵是爱惜、积蓄、节约。 老子善于将治国之道与养生之道融为一体。 治国要多藏俭用,养生亦应“培蓄能量,厚藏根基,充实生命力”,而不要浪费精神。 养生以啬,可使生命的根基厚实,精神充沛,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老子以俭啬为“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的养生方法,被后世养生学家奉为养生的圭臬。 以“静”养生 《老子》16章: 在老子看来,万物的生命都始于虚静而又归于虚静。 因此,生命是以静态为根基的,所以修身养性应当恢复到生命的静根,才是合于常道。 为此,老子提出了以静养生的方法,即虚极静笃的摄生养神的妙法。 以静养生是养生学家所共同强调的养生方法。其理论基础就是老子的养静论。 如,《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明代·万全《养生四要》:必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 “守柔”养生 《老子》10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专”,即“抟”。“抟气”是一种炼气法。 “抟气致柔”,指的是炼气的功夫。 婴儿,人之初生,虽柔弱,但生机勃勃,生机无限。 养生之道,应当抟聚精气,使生命如婴儿般柔和。 因此,保持婴儿的柔和状态而不自恃刚强,这是老子“守柔”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守柔曰强”(52章),“柔弱胜刚强”(36章),养生之道应守住柔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