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一)[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一)[精选]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一) 1、张志纯 张志纯(1220-1316)字布山,号天倪子,安驾庄镇张家安村(原泰安县)人。元朝著名道人,有张炼师之称。 张志纯自幼聪慧,6岁能诵五经,12岁学道,精通道务。元世祖忽必烈赐号“崇真保法大师”、“天倪”,授紫服。元初王奕斐在赠张志纯的诗中赞誉其“赤松宗世远,岳地作神仙”。1262年(元中统三年),张志纯被宣授为东岳提点监修官。在建修南天门工程中,张志纯亲自构图设计,率石匠施工,于1264年(元中统五年)竣工。门外西侧立有石碑一块,上刻元代杜仁杰撰“天门铭”,记述了南天门的建修经过。 张志纯喜爱诗词,为当时著名诗人。他作的《泰山喜雨》、《桃花峪》等诗篇,讴歌了东岳泰山的秀丽风光。其中《泰山喜雨》写道:“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高卧今何在,东山似此山”。 张志纯和元代金文学家元好问交情甚厚,元好问曾以《送天倪子归布山》诗歌诵其归隐布山。 张志纯临终前,上书元朝皇帝,祈元皇帝 修蒿里山阎王殿,元皇允准,发谕修建。该工程未竣,张志纯于1316年(元延佑三年)升霞(逝世),时年96岁。 张志纯一生乐于给百姓排忧解难,深得百姓爱戴,其升霞后,张家安一带村庄的百姓,自愿解囊为其修庙、塑像,四季祀之。其业绩至今传为佳话。 2、肖大亨 肖大亨,明嘉靖年间人(生卒年不详),谱名应文,字夏卿,号岳峰。祖籍肥城市安驾庄镇南夏辉村(原属泰安县),幼年家贫,其父肖贤在泰安城内以卖豆腐为业,赖以糊口。大亨随父在泰安城内居住。年稍长,其父即送其入学塾,因其乳名叫“亨”,塾师给其取学名叫“大亨”。 肖大亨幼年聪颖过人,所学能过目成诵,且刻苦用功,成为众学子中之佼佼者,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有常人所不及的胆识,虽是孩童年龄,又处于“有神论”年代,其敢只身入险境无所畏惧,经常一人夜宿古庙,与眦嘴獠牙的神像为伴,从不知“怕”为何事。年稍长即学业有成,明嘉靖壬戌大比之季登进士第。初授榆次县令。他到任后能体恤民情,吏治清明,使榆次民安物阜,深得百姓拥戴。明朝后期,边塞战乱频仍,胡人经常骚扰内地,侵入长城后,烧、杀、抢、掠无所不为。边民苦不堪言,当时的明统治者亦束手无策。肖在榆次政绩卓著传到宫廷后,即 迁肖为户部郎中,谕肖移驻陕西花马池督饷监兵。 肖治军后,深悉外御胡敌,内安边民,固我疆士,以清北国,任务实属艰巨。于是熟读兵策,精研吏治,并深入村野,了解地理,考察民情,20年间,边疆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朝廷知其有治军之才,又调其驻守宁夏,兼辖开府、宣府。所守皆京师咽喉要害。其所到皆调度得当,做到恩威并著。因其一切调度中法,使戌卒不敢骄磺,边吏不敢恣纵,边境得以安宁,边军弱而复强,胡匪畏而潜踪。朝廷闻奏后大旌其功,晋为兵部侍郎,寻转右都御吏,总督宣、大、山西三镇。旋而又擢为兵部尚书。召入京城后,又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柱国、兵、刑两部尚书。 肖为政一贯主张“民为邦本,治国必先安民,为官至要是,详察民情,体恤百姓”。当时,有些官吏夤缘奔走以期荣升。不问百姓死活,虚报政绩,以邀上宠。肖察知后,不论爵位高低、权势大小,敢与之抗争。尤其可贵的是,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面对天子也敢犯颜直谏,求得曲直分明。明万历年间,泰安州一带连年干旱,山区百姓皆缺吃少穿,遭受饥寒。地方官吏的朝奏文中,却报“吾皇福荫,五谷丰登”。肖闻报后,即微服亲访泰安州,了解实情。回朝后,天子询问其察访情况。他将一袍袖萝卜抖在金殿。天子一看,一袍袖萝卜有数百根,大者精似手指,小者细如大针,又听过肖的实情禀报,立即降旨,严惩欺上官吏,并免除灾区官粮。此事传到泰城山区后,百姓对肖感激不尽,后来泰城百姓,在泰安城西南30里山岭下,修无梁(免粮之意)殿,以示纪念。 肖大亨不仅忠于君国、体恤百姓,在家事母至孝,教子从严。其任郎中驻花马池时,思母心切,上疏省亲,辞极剀切,朝廷恩准,允其回乡省亲。其日夜兼程而归,距家五百里闻母讣,乃披跛不食。徒步日奔百余里。到家后居忧哀毁,骨立服阕,悲痛之情不堪言状。葬母后复除边道。其生有二子,在其严教下均学书有成,处世明达有为。长子肖和中,进入仕途后,任后府都事,累进太朴寺少卿;次子肖协中,任上林苑监丞,后晋升为顺天府冶中,生平精文翰,著有《酝檀集》、《泰山小史》等著作。 “老骥状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是肖大亨的写照,万历末年,后金军入侵,肖大亨奉旨拒敌。他虽职高位显,负运筹帷幄之任,掌督导指挥之权,但他出于反抗异族侵略的激愤,不顾个人年老体弱,疆场上身先士卒,勇猛冲杀,挥军杀退后金军。在这次对后金军作战中,他身受重伤,班师回朝后,他要求回乡养伤。天子准秦,加封他太子大傅衔,勅谕沿途地方官恭谨护送。行到途中伤势转重,未及到家即溘然长逝,万历皇帝闻奏后,十分惋惜,发皇银为其建选坟茔墓地,以彰其忠义。 肖大亨历经嘉靖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