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第7讲-数据链路控制规程2[精选].ppt

计算机通信第7讲-数据链路控制规程2[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通信第7讲-数据链路控制规程2[精选]

第七讲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第8章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8.2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8.2.1 HDLC概述 8.2.2 HDLC的帧结构 8.2.3 HDLC帧类型和功能 8.2.4 HDLC操作规程 8.2.5 其他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8.2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 )规程,是面向比特型的规程 1975年,IBM首先开发了面向比特的规程SDLC 1979年,ISO在SDLC基础上提出了现在应用十分广泛的HDLC 现在使用的所有面向比特型的规程都是由HDLC规程派生出来的,都来源于HDLC 1981年开始,ITU-T开发了一系列基于HDLC规程的新规程,叫做链路访问协议。 LAPS/LAPB LAPD LAPM LAPX 面向比特型规程的基本特征: 透明传输:采用统一的帧格式。 唯一的标识符:F(帧定界符) 可靠性高: 采用CRC校验、在数据帧中添加序号字段,来避免帧的丢失和重收 传输效率高: 连续ARQ技术 可进行双向同时传输 全双工通信,每个站点既能起主/从型结构中的主站作用,又能起从站的作用,成为主/主型的结构。 HDLC的适用范围 计算机 —— 计算机 计算机 —— 终端 终端 —— 终端 8.2.1 HDLC概述 HDLC定义了三种类型的站点、两种链路结构和三种数据传输模式 1.三种不同类型的站点 2.两种链路结构 3.三种传输模式 1.三种不同类型的站点 主站点(primary station ):在点到点和多点线路结构链路中具有完全控制功能的设备。 它的主要功能是发送命令帧(包括数据信息帧),接收响应帧,并负责对整个链路进行管理,如数据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和异常恢复等。 次站点(secondary station):其主要功能是接收主站来的命令帧,向主站发送响应帧,并且配合主站进行差错控制等,主站和次站之间的关系类似与计算机主机和终端的关系。 复合站点(combined station) :具有主站和次站两种功能,既可以发送命令也可以进行响应; 2.两种链路结构 所谓链路结构是指链路上硬件设备间的关系: 点到点结构 多点结构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两种链路结构: 设备可按照主从方式或对等方式组织 主站点、次站点以及复合站点可以构成三种方式的链路结构:非平衡式、对称式、以及平衡式。 每一种结构又支持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3.三种传输模式 HDLC的传输模式( Transfer Modes ) 正规响应模式 NRM(Normal Response Mode) 适用于多点式非平衡构型。 只有当主站向次站发出探询后,次站才能获得传输帧的许可。 Secondary may only transmit data in response to command from primary Host computer as primary Terminals as secondary 从站是由主站发送SNRM命令而置于此方式的。 三种传输模式 异步响应模式 ARM(Asynchronous Response Mode) 次站可以不必等待主站的探询而随时传输帧。 适用于非均衡的点-点结构或者均衡的对称结构。 从站由主站发送 SARM命令变为此方式 三种传输模式 异步平衡模式 ABM(Asynchronous Balanced Mode) 适用于通信双方都是组合站的平衡系统,双方具有同等能力。 组合站可在任意时间发送命令帧,并且不需要收到对方组合站发出的命令帧就可以发送响应帧。 通过SABM命令来建立这种方式 8.2.2 HDLC的帧结构 HDLC在链路上以帧作为传输信息的基本单位(Frame),无论是信息报文还是控制报文都必须符合帧的格式,如图所示: 8.2.2 HDLC的帧结构 1、?标志字段 2、地址字段 3、控制字段 4、信息字段 5、帧校验序列 1、?标志字段 标志字段(F)以8bits7E)在帧的两端起定界作用,某个F可能既是一个帧的结束标志,也是下一个帧的起始标志。 标志字段(F)作用: F标志是一个帧的起始和结束标志,具有同步作用; 另外在帧与帧的空载期间可插入F标志用作时间填充。 如下图所示 数据传输透明性 在帧的I字段可以插入任意比特模式,这种性质称为数据的透明性,该传输方式称为透明传输方式。 由于可能在帧的两个标志F之间出现比特组从而破坏了帧一级的同步 解决方法:采用“0”比特插入/删除技术 HDLC做法: 发送站点:检查两个标志F 之间所有可能的比特组合,每当有5个连续的“1”后,就在5个连续的“1”之后插入一个“0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