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华北地台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精选].doc

论述华北地台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述华北地台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精选]

《中国区域地质学》结课论文 姓名:崔晓歌 学号: 1001111212 所在院系: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任课教师:张传恒 开课院系: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论述华北地台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崔晓歌 摘要:华北地台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块,其形成发展过程迄今已有38亿年的历史,由于它有更为复杂的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史,记录了几乎所有的地壳早期发展与中生代以来的重大构造事件,所以成为众多地质学家研究的对象。华北古陆的形成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地台的形成阶段(3800Ma-1700Ma),(2)地台的稳定发展阶段(1700Ma-250Ma),(3)中生代构造格局的转变与华北克拉通的破坏(250Ma至今)。 关键词:华北地台,陆壳演化,克拉通破坏 0 引言 在地质历史中,任何一个地质单元的区域构造发展与演化都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大地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华北地台的分布面积约有300000 km2,是中国境内保存较好的古陆块。华北地台有大于3.8Ga的古老历史遗迹,构造演化复杂,岩石类型多样,极具特点(翟明国,2010)。由于其具有复杂的多阶段构造演化史,几乎涵盖了大陆演化中所有的科学问题,所以成为众多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概略的讲,它的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这大致反映了地球演化天文阶段和地质阶段的重要特征,这种周期现象或节律规律应是地球和宇宙系统的普遍规律(牛树银,1997)。 1 资料收集与整理 1.1上网查阅(例如中国知网CNKI) 1.2 老师及同学介绍 1.3 图书馆查阅文献 2 结果与讨论 华北地台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下面分别做讨论。 1.1 华北地台的形成阶段(3800Ma-1700Ma) 在此阶段中,华北地台经历了3.0Ga的陆核与微陆块的形成;2.7-2.9 Ga的陆壳增生;2.5 Ga的岩浆、变质作用与克拉通化;2.3-1.9 Ga的古元古代活动(造山)带;1.8 Ga的基底隆升与裂谷-非造山岩浆事件(翟明国,2010)。 1.1.1 陆核与微陆块的形成及陆壳增生 关于华北地台中最古老的岩石,刘敦一等(1991)先后得到曹庄的铬云母石英岩中的碎屑锆石3.35-3.85 Ga的U-Pb年龄,提出中国有大于3.8 Ga的古老大陆存在。翟明国等(2010)通过对前人测年数据的整理得出,在华北,大于3.3-3.8 Ga的古老物质出露范围远不止在冀东与鞍山地区,而是发现于东部、北部、南部、西部以及中部,指示华北曾存在较为广泛的古老大陆。这些最早的零星陆块主要分布于内蒙集宁、山西阳高、河北怀安和迁西,到辽宁凌源、新金的东西一带,形成了华北地区岛链状初始古陆核(伍家善等,1991),即迁西群及其相当建造。迁西运动使其发生强烈的变形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 华北地台的基底是由不同的微陆块拼合而成的,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对于华北地台基底微陆块的划分一直存在争议。例如,伍家善等(1998)将华北板块的基底划分为五个微陆块,张福勤等(1998)将华北板块基底划分了十五个微陆块,翟明国等(2008)将华北板块划分了六个微陆块,这六个微陆块分别是胶辽陆块、迁怀陆块、阜平陆块、许昌陆块、集宁陆块和阿拉善陆块。陆壳的增生可以在早太古宙陆核、陆块的周边形成,也可以在新的较大的下降柱位置形成,其形成的机会和块体大小比早太古宙更多、更大(牛树银,1997)。翟明国等认为它就是在若干古陆核的周边增生的,它们的增生是由围绕古陆核的长英质片麻岩周围大量出现,而到了新太古代则变为绿岩带围绕着高级片麻岩穹窿,并有大量壳熔花岗岩侵入。 1.1.2 微陆块的拼合与开裂 到了晚太古宙,地体间拼合增生,陆壳不断扩大,并出现了大规模的克拉通化(胡桂明,1996)。这些古陆块的规模、刚性特征和地质构造等均直接显示出与现今板块理论基本模式一致。已有多种模式讨论新太古代陆块的拼合,这里不做论述。翟明国(2010)认为在2600-2 500 Ma期间,华北各微陆块以陆-陆、陆-弧以及弧-弧碰撞的形式拼贴在一起,期间可能还有更 小的游离于上述微陆块之间的弧或陆的拼贴。不同微陆块的缝合带即为新太古代晚期的绿岩带,其变质火山岩大多具有岛弧、弧后盆地或陆内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由于地壳刚度的进一步增大,在北西-南东向拉张体制作用下,形成了五台裂谷,并快速堆积了大套中基性火山岩、中酸性凝灰质砂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含铁硅质岩。表明其形成于活动的、比较深的构造环境,具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