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

1.《老马识途》 管仲、隰(xī )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ī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春往而冬反(     ) ②迷惑失道(    ?? ) ③遂得水(    ???? ) 2.翻译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 3.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注释: ①缁衣:黑色的衣服。②犹是:像这样。③使:假使。 阅读训练 1、下面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 A、杨朱之弟曰布??? ????B、迎而吠之 C、莲,花之君子者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衣素衣而出 ( ) (2)、衣缁衣而反 ( ) (3)、子亦犹是也 ( ) 3、翻译句子。 (1)、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4、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请你写出两个含有“狗”的成语。 5、狗只认衣冠而不认人,这不足为怪。读了本文后,你认为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朝:早晨。⑤一旦:一天。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 ( )(2)愿子还而视之( ) (3)去而顾之 ?( )(4)伯乐乃还而视之( )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庄子②欲刺虎,馆竖子③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④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 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 ③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④须:等待。 1、解释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两虎方且食牛??( )(2)卞庄子以为然( ) (3)馆竖子止之??( )(4)有顷,两虎果斗( ) 2、解释句中加点的“之”。 (1)馆竖子止之?( )?(2)从伤而刺之( )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辍耕之垄上??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从伤而刺之??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翻译句子。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 5、你想到的与这则故事意义相近的成语是: 6、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可从人和动物两个角度来回答) * *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