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某河道工程管井井点降水施工方案..doc

成都某河道工程管井井点降水施工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某河道工程管井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综述 第一节 工程简介及地质条件 一、工程简介 驷马桥至三友路段河道工程包括左、右岸两部分,河道断面布置形式为:河宽18.5~25.22m,两侧河堤设计主要采用直墙式复合河堤断面,人行平台略高于常水位及雍水闸坝挡水后的回水位,河堤每250m设计下河梯步,左右岸交错布置。人行平台临河岸一侧设计斜坡绿化,宽3.5~7.0m,至河岸线。在绿化斜坡内设计下岸梯步,每50m一处。河道纵坡0.0008,河道糙率0.023~0.03,设计过流量为112m3/s。河堤纵坡基本与河道纵坡一致,河岸以实际地形地貌为主。河道工程主要工程量数据列表如下: 名称 单位 数量 条石盖帽 m3 106 浆砌条石 m3 1944 砼基础 m3 3732 人行道 m2 8152 下河梯步 座 5 条石拆除 m3 884 浆砌硅块 m3 4647 左岸围堰 m 1142 右岸围堰 m 826 我部在实际施工中,经实地测量,左、右岸树木的坐标桩号及里程如后附一。该段树木特点为:生长年代均在四十年以上,胸径达50cm,大多为法国梧桐树种,枝叶茂盛,但根系不发达,无主根,根部入土深度小于1.50m,须根分布约2.0m半径范围内。树木距离设计河堤线很近,几乎无法保证正常施工,其详细数据见附二,需采取保护措施。 二、地质条件 (一)自然地理及气象 1、沿线位置 沙河整治河堤工程起于成都市北面洞子口沙河源头与府河交汇处,流经驷马桥、李家沱、电子科大、麻石桥、多宝寺、塔子山公园,止于成都市南面河心村与南河交汇处,全长约22公里。 2、气象 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 (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 (2)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947.00mm,最大日降水量195.2mm。 (3)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 (4)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82%。 (5)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 (6)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 (7)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日) (二)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1、地形 沙河起于成都市北面、流经东面、止于南面,穿越商贸大道、老成彭路、成渝铁路、川陕路、二环路北四段、太升路北沿线、府青路、建设路、二环路东二段、牛龙公路、成洛路、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路、成仁路等主要道路。沙河沿岸两岸所在位置大部分地段均有建筑物,部分地段为农田和绿化带,少部分地段为已建河堤,地形地物复杂多变。地形起伏总趋势北高南底,勘探点孔口最高标高为512.88m(沙河源头处),最低标高为489.30m(沙河下游与府河交汇处),相对高差为23.58m。 2、地貌 沙河沿线所经过地貌单元:沙河起点至水五厂,望江宾馆至沙河终点,为川西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水五厂至望江宾馆,即29-29`剖面~38-38`剖面孔地段(下文简称沙河中段),为川西平原岷江水系Ⅱ级阶地。 3、地质构造 成都地区在地质构造体系上位于华夏系龙门山隆起褶皱带和新华夏系龙泉山褶皱带之间。该体系于印支运动早期已具雏形,印支晚期则已基本定形,进入喜山期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剧其发展。 老第三纪,青藏高原的上升,龙门山和龙泉山也跟随隆起,但地面高差不大。进入新第三纪差异运动不明显。早更新纪,龙门山急剧抬升,龙泉山随着抬升,平原西侧坳陷形成,粗碎屑之卵砾石堆积其间。第四纪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龙门山、龙泉山继续抬升,整个平原则普遍下沉。中更新世晚期,新构造运动变得剧烈而复杂起来。龙门山、龙泉山加速抬升过程中,原有的一些主干断裂继续加强活动,成都坳陷解体,东部边缘构造带和西部边缘构造带上升,局部成为台地,中央凹陷和边缘构造带的部分地段继续沉降,接受晚更新统沉积。最终形成了成都地区现今的构造轮廓和地貌景观。 成都地区西部大地构造体系为华夏系龙门山构造带;其东部是新华夏系龙泉山构造带;处于两构造单元之间的成都平原北起安县、南至名山、西抵龙门山脉、东达龙泉山,惯称成都坳陷。 成都市区所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东侧距龙泉山褶断带约20公里,西侧距龙门山褶断带约50公里,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强烈地震,从地壳稳定性来看应属稳定区。 (三)地层岩性及其分布 地层分布因阶地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根据地貌单元,沙河中段可确定为岷江水系二级阶地。各钻孔勘探深度范围内所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

文档评论(0)

s4as2gs2c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