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精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主讲:宋曲霞 绪论 2、什么是“化”? 本义:变化、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易.系辞下》 引申义:风俗、风气的教化,如成语“潜移默化” 3、“文”与“化”的并联使用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 .贲.》 将“文化”合为一词使用是西汉刘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古人对文化理解:“以文教化”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的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行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美国文化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 1952年发表《文化的概念》 指出:“文化既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又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某种要素” 5、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含义: 冯天瑜:“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文化 简言之,文化的本质: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6、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文化就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成果 文化的结构(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 物态文化: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 制度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 行为文化:在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 心态文化: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 二、关于“中国文化” 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 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和民族 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 注意几点: 其一,“中国”,其内涵经历了一个逐次扩展的过程 其二,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 其三,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民族和国度的特色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惠及世界的科技工艺 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 在过去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 保留在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对 现在社会仍有影响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 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 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 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 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助于认识我们民族自身 2、有助于继承优秀传统,创造美好未来 3、有助于提高人文素质 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1、气候 中国气候的三个特点: 一是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二是季风气候明显 三是大陆气候强 温度的变化: 湿度的变化: 气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是气候与节气文化 二是气候与中医文化 三是气候与诗词 气候与其它文化方面的影响,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 气候的寒冷对我国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化的产生也有影响,如生活中很多人和事,都冠上了“寒”字:寒士、寒俊、寒舍、寒门、寒窗、寒衣、寒暄、心惊胆寒、尸骨未寒等 2、地形、地貌: 特征: (1)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山的风格一是雄伟,如泰山、喜马拉雅山; 二是险峻,如华山; 三是幽深,如青城山 四是奇特,如黄山 五是秀丽,如峨眉山 (2)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构成“三大阶梯” (3)三面是山,一面临海; 中国的地形地貌对文化的影响: (1)中国的多山多水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极富特色的中国山水文化。 (2)中国的地形地貌,使中国文化更多地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人文地理环境 主要指社会人为创造和划分的地理环境 1、疆域 2、政区 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区域 (1)夏:开始按地区划分居民,“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2)周:分封制——“封邦建国”,“受民受疆土” (3)秦:郡县制 (3)西汉:汉初是“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实行“州郡二级制” (4)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 (5)隋唐:隋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后期设节度使 (6)宋:路府州县四级制 (7)元朝:行省制度 (8)明朝:全国分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 (9)清朝:分省府县三级,全国有十八个省、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和内外蒙古旗盟 3、民族 华夏族 汉族 中华民族 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不断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4、人口 历史上中国人口变化的三个特点: (1)人口众多 (2)人口分布不均衡 (3)人口迁徙频繁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疆域的辽阔,带来了中国文化中心经常转移 (2)中国文化具有独立完成的特点 (3)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4)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5)地理环境与开放与闭关的关系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一、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1、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的转移 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