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山淮河治本方案的初步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一山淮河治本方案的初步研究.

林一山:淮河治本方案的初步研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4年4月29日 /info/2004/4/429857.htm 【林一山】1911年6月~2007年12月30日,男,生于山东省文登市泽头镇林村。1931年在济南上中学期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9月进入北平师范大学读书,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平师大地下党中心支部书记,积极组织参与 “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时任北平学生大军训地下党总支书记的林一山同志,受山东省委指派,于同年9月前往胶东组织领导抗日武装起义,历任胶东特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特委书记和胶东区游击司令员。1942年,面对日寇的铁壁合围,他按照八路军总部和山东军区的命令,积极组织反扫荡斗争,粉碎了敌人围剿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图谋。解放战争时期,林一山同志先后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兼市长,中共辽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秘书长。1949年开始从事水利工作,在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下,负责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设计,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党组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1958年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顾问,1972年任长江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1979年任水利部顾问组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 1994年离职休养。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林一山水利事业特别是治理长江水利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毛泽东主席曾称赞他组织建设了丹江口水利枢纽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重要奠基人《中国西部南水北调工程》,《林一山论治水兴国》等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负责人林一山不仅为三峡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还为南水北调工程呕心沥血几十年,提出了“高水高用、低水低用”,从东线、中线、西线向北方调水的设想,耄耋之年还多次到海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寻找南水北调线路tuá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凭借]橶[jǐ,拘持],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大意是:要制止多人混斗打架(或者说是任何繁杂的局势),你自己不要去参与其中,而是通过冲击他们空虚的地方,使整个局势参与方的进攻都受到你的遏制,从而使他们的进攻计划受到阻挠而改变,这样纷乱自解。]由是观之,一般治淮方案的原则恰好反其道而行之,即控卷解纷,抟橶救斗,因此只能是越治越乱。那么上述杂乱纠纷并呈的诸多矛盾之中,什么是主要的矛盾呢?答案是洪泽湖被淤高之后,等于在原来处于海平面以下的中下游河道交接处筑起了一道十几米高的栏河大坝,现在要在这个临时基准面以上去泄洪和分洪。这就是淮河灾害频繁的病根所在。试想一下,一个正常的人体是用肛门和尿道进行排泄,现在你非要让他用肚脐眼和口腔去进行排泄,那这个人的身体能好得了吗?最近听说,为了东线南水北调,洪泽湖正常蓄水位还要在原来的13米继续抬高至13.5米;联系到临淮岗拦洪工程的截流,看来以“控卷解纷,抟橶救斗”来评价一般治淮方案,并不为过。 二、治本方案的指导思想 所谓根治淮河,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淮河特性和河流规律,也就是说要使淮干和重要支流能够具备泄洪和排涝条件。这就要求淮河干流与主要支流的河道规律应符合河流学的自然法则,或者说淮河干流与主要支流的河床断面坡降都能适应淮河的造床流量,并能在长期的自然变化过程中保持自身的冲淤平衡。 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探明淮河的自然规律,但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一般说要弄清一条河流平原河道规律或者说只是要求弄清一条河流的局部河段规律,比建成一座同等投资规模的山谷水库要复杂得多,而治理淮河比治理一般河流的困难就更要增加数倍了。因为任何一条河流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一般的河流来说可以根据已知的规律,进一步研究该河流其他未知规律。而对于淮河来说,现在根本不知道它的规律是什么。当然淮河也应有自身的规律,然而它在800年以前是客观存在的,而到今天则其已面目全非了。如果我们要探索它的规律,只好根据一般的河流学规律和最大可能找到淮河的部分规律,作出各种符合科学原理的假设,将这些科学的设想作为若干前提,去进行序贯的试验和决策,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总结探索前进,以便寻找可能找到更多的规律。因此我们的假设必须具有足够的科学根据,才能找到比较接近实际的淮河规律。 由于淮河原入海河段被黄河淤高以后,广大的淮河流域包括干流和重要支流在内的水流流速变缓,失去了河流自身的冲刷能力和冲淤平衡关系;因而在过去800多年的过程中,淮干和其重要支流的河床断面已经变成平原的排涝渠道,看不出有自然河流的运动规律,甚至由于多年的淤积,连原来的河道轮廓也无法辨认了。例如,现在淮河干流,只从河道坡降这一特征来说,就不符合平原河道的正常规律,甚至也可以说与平原河

文档评论(0)

fglgf11gf21g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