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三民主义[高考]研究报告.ppt

第28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三民主义[高考]研究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①北洋军阀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③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 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也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②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具有两面性;③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原因 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命运 新文化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 实质 全盘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不足之处 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目的 新文化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从时代发展看 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式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从民主政治看 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从民生意识看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满清统治 从纲领内容看 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从时代背景看 三民主义(9) 新文化运动(28) 维新思想(22) 洋务思想(8) 林则徐、魏源思想(7)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5年9考) 新文化运动(5年28考) 西学东渐(5年37考) 抓关键 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 正确选项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D 戊戌变法是依靠光绪皇帝发起的 C 因为借鉴各国经验所以才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 B 材料认为各国的变法都是从民众发起,所以变法要从民众倡导,唤起国民精神 A 选项定位 判断理由 选项 抓题眼 抓关键 关键信息 定时空 抓关键 正确选项 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 从题干材料可以判断,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 D 材料强调的是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 C 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该信息 B 解读片面,传统文化不仅仅包括旧道德 A 选项定位 判断理由 选项 关键信息 抓题眼 关键信息 抓题眼 定时空 抓关键 错误选项 正确选项 错误选项 干扰选项 材料中并没有把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作为实现民生主义的前提 D 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 C 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 B 中国工商业虽不发达,但需要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 A 选项定位 判断理由 选项 抓题眼 抓题眼 “跟踪演练·知能提升”见“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 (进入电子文档) * [五年考情统计] [史论形成] [考题演练] [轻巧识记] 新文化运动 [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 主题一 [教你读史] [教你读史] 史料二反映“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以“仿习机器”为主要措施。 [史论形成] [教你读史] 史料一表明康有为把“民主”“议院”等西方政治理论渗透入传统儒学之中,借助孔子儒学否定君主专制,宣传西学。 史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教你读史] 史料二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改制等思想。 [史论形成] 主题   [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 一、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题源材料] 摘自2012年浙江高考T38 [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 热点追踪(六) 考点一 考点 [考题演练] 史料二 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洋之俗,所以治国邦,固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必谓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之道,全由于仿习机器,臣亦不存此方隅之见,顾经国之略,有全体偏端,有本有末,如疾方亟,不得不治标,非谓培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