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元杂剧为例谈谈元代汉人收继婚俗.docVIP

以元杂剧为例谈谈元代汉人收继婚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元杂剧为例谈谈元代汉人收继婚俗.doc

以元杂剧为例谈谈元代汉人收继婚俗   摘 要:收继婚是指寡居的妇人由其亡夫的亲属收娶为妻的婚姻制度,其一直是蒙古族的传统婚俗。官方记录往往比较隐晦。但在民间通俗的元杂剧保留了点星痕迹,从中可以看出在元代汉人收继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收继者之间是兄弟关系,二是被收继的对象必须是寡居的状态,三是对于寡居妇人立节守志的不收继。   关键词:元杂剧;收继婚;汉人   “收继婚”这个名词,虽然只见于《元典章》等书,但是收继婚作为古老的婚姻习俗一直存在。在《史记?三皇本纪》中提到舜的弟弟象在谋害舜之后,“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打算收继舜的妻子娥皇和女英。对于收继婚,人类学家韦斯特?马尔克说:“许多民族中,多妻的家庭照例由长子或者诸子继承父亲的寡妇。”可知收继婚是指寡居的妇人由其亡夫的亲属收娶为妻的婚姻制度。   收继婚是蒙古族的传统婚俗,是他们入主中原以前的主要婚姻形式,在《元史》中将其称为“国俗”,即“父死则妻其从母,兄弟死则收其妻”。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金人)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故物论贵贱,人有数妻。蒙古习俗亦如之。”不论在金代,还是在元代收继婚俗自始至终一直存在,随着统治者入主中原,收继婚俗已经影响到汉人婚习。   为了弄清元代汉人中收继婚的具体特征,现以元杂剧为例试以分析。现存元杂剧中涉及到收继婚俗的主要有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郑廷玉《布袋和尚忍字记》、张国兵《相国寺公孙汗衫记》、孟汉卿《孙孔目智勘摩合罗》,其中涉及到的收继婚的共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收继者之间兄弟关系   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主要写的是马丹阳度脱任屠得取长生的故事,马丹阳劝说其放弃世间荣华与娇妻,追求长生。在第三折中任屠要休妻,“(旦云)你不家去呵,与你个倒断。你休了我者。(小叔云)说的是。哥哥,你若休了嫂嫂,我就收了罢。”任屠的弟弟直言愿娶嫂子为妻。   郑廷玉《布袋和尚忍字记》也是度脱剧,布袋和尚设计陷害刘均佐,以一个忍字来教诲他得道成仙。为了后文刘钧?v和旦顺理成章地结合,对于剧中主人公刘均佐与刘均?v并没有任何亲属关系的两人,在楔子中“(正末背云)刘均佐,你寻思波!我问他那里人氏,他道是洛阳人氏,姓刘名均佑。可不道一般树上无两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既是关着我这心呵,兀那刘均佑,我有心待认义你做个兄弟,不知你意下如何?”两人也就存在名义上的血缘关系。   张国兵《相国寺公孙汗衫记》故事的梗概是张孝友的结义兄弟赵虎因看上其妻,祸害张孝友及其父母,最后张孝友的儿子长大为父报仇的故事。其中张孝友和赵虎也是结义兄弟,在第一折中“我有心认义做个兄弟,你意下如何?”同样存在着名义上的血缘关系,并且在财产上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正末云)婆婆,你觑波,陈虎,我这家私早则由了你那。”   孟汉卿《孙孔目智勘摩合罗》属于公案剧,主要讲的是堂弟李文道杀害堂哥李德昌,以得到堂哥之妻刘玉娘的故事。在得知李德昌在古庙中重病时,“(李文道云)便好道人有所愿,天必从之。他如今得病了,我也不着嫂嫂知道。我将这服毒药走到城外药杀他,那其间老婆也是我的,钱物也是我的。”李文道和李德昌两人是堂兄弟的关系,可以从李文道的自白中,看出在元代,兄弟之间不仅存在财产继承的关系,还存在收继的关系。   为什么在仅有的几个收继婚的杂剧中,作者要强调兄弟关系呢?可知收继婚并不是毫无规则的乱交,也不是绝无道德观念的胡为,收继婚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于保证氏族的财产。所以收继婚的规则,首先收继者必须是其习惯上的婚姻继承人的关系。   二、被收继者处于寡居状态   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任屠抛妻杀子,立志成仙,绝弃人欲。在第二折“(丹阳云)任屠,你既要出家,抛弃了你那妻子,方可出家。”任屠出家以后,其妻相当于是守活寡的状态,之后才被小叔收继,其与《元典章》中记载的收继婚俗不同的是:不只是兄亡才能收继,在嫂被兄休的情况下,弟也有收继的资格,这相当于是在改嫁基础上的一种变化的收继婚俗。郑廷玉《布袋和尚忍字记》情况与《任风子》类似,也是正末刘均佐因追求长生之术,最后选择出家。张国兵《相国寺公孙汗衫记》和孟汉卿《孙孔目智勘摩合罗》,都是丈夫被害,才存在收继婚的可能。   其实这种收继婚俗具有其合理性,在古代社会,女性没有独立的生活来源,必须依附于男性,例如在《任风子》中“(旦云)小叔叔,任屠不肯回家去,把孩儿又摔杀了,可怎生了也?(小叔云)真个苦恼。你不还俗便罢,又将孩儿摔死了,这般下的。嫂嫂,你如今真个不好过日子,不如跟着我一同回去住罢。”离开丈夫经济的维系,任屠妻子就无法正常生存。因此,妇女丧偶后再婚成为其维持生命、延续生活的途径。顾颉刚先生在解释收继婚出现的原因时也说:“从父系氏族社会直到奴隶制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