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精选].doc

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精选]

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毕业论文由前置部分、正文、附录(若需要)、参考文献、致谢五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与格式要求如下: 一、前置部分: 前置部分包括论文封面、诚信保证书、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等五页。 第一页为论文封面,由学校统一设计。 第二页为诚信保证书。 第三页为中文论文题目(25字以内)、论文摘要(300-400字)和关键词(3-5个)。 第四页为论文题目、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三项内容的英文翻译。 第五页为目录。 以上论文前置部分格式参见范文。 二、正文 (一)基本结构 正文内容包括引言、论文主体和结论三部分。一律采用四级标题结构。基本格式如下: 1 2——一级标题 2.1(阿拉伯数字之间采用英文句号)——二级标题 2.2 2.2.1——三级标题 2.2.2 2.2.2.1——四级标题 2.2.2.2 2.3 3 4 5 (二)字体、行间距规范 标题中文字体采用黑体,英文字体采用Arial。其中一级标题采用小三号,二级标题采用四号,三级与四级标题采用小四号。 正文中文字体采用宋体,西文字体采用Times New Roman。但论文中的国际音标采用ipannew字体,所举语料或文献采用楷体,以示与正文区别。正文除表格与脚注外,均采用小四号字,1.5倍行距。 古代汉语方向的论文采用繁体字书写(包括封面、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附录与参考文献),其他学科方向的论文采用简体字书写。 正文中如有表格,表中文字采用五号字,单倍行距。 (三)注释规范 正文部分的注释分脚注与夹注两种。脚注用于在论文行文过程中需对文中某一论题进行随文释义,而又不宜于直接在正文中加以叙述的部分;夹注则用于直接、间接引用他人的思想观点、数据、公式而需要说明来源的部分。 脚注以①、②、③(阿拉伯数字加圆)为序标注于文中相应位置正上方,每页重新编号。注文放在每页的下端,且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一般不得隔页(注释文字过长者可酌情隔页)。脚注的撰写格式为:序号①、②、③左顶格,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中文字体为宋体,小五,西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单倍行距。 脚注举例: ① 这里所说的介音是指-r-与-l-这样的流音性介音,至于中古三等字上古是否具有腭化介音-j-的问题,蒲立本(1962)、李方桂(1971)等均作过讨论,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② 为书写方便,论文中国际音标一律不加括号。 ③ 本文一律采用国际音标记音。为行文方便,除特殊情况外,本文国际音标一般不加中括号[ ]。另,除特殊情况外,本文送气音符号一律以上标h表示。 夹注举例: 1、关于同源字,王力认为“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1982:3)。(此为直接引用,需标出页码;1982为年份,3为页码)。 2、刘丽静(2006)在《论否定副词“不”与“弗”的本质区别》一文中,通过对《左传》中“弗”与“不”的对比,剖析了二者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 3、从马宗霍《音韵学通论》(1931)“广韵篇”考察唐人用韵开始,张世禄(1944)、鲍明炜(1957)等学者对杜甫、李白等诗人的用韵情况进行了研究。进入80年代后,唐五代诗文用韵研究逐步走向兴盛,既有对单个文人用韵系统的考察,如鲍明炜(1982)、李维一(1982)、李无未(1993)、张鸿魁(1994)等;也有对某个时期文人用韵系统的归纳,如鲍明炜(1986)、陈海波(1998)、刘根辉(1999)、赵蓉(1999)、孙捷(2001)等。 三、附录:附录是论文主体部分的补充项目,视论文需要决定是否使用。对应收录于论文中但又不便于放在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程序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为附录。 四、参考文献:以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为序进行排列,如有多位作者,则写到第三位,余者以“等”加以表示。凡遇外国作者,日籍、朝籍、越南籍作者直接采用其汉字名,其他国家作者则采用常见的汉字译名,与中国作者共同参与排序,并于其姓名前冠以其国名。如遇古籍,则按作者朝代或活动时期前后排序,并于其姓名后缀以其活动朝代名。如无法确定其具体活动时期或活动时期相仿,则仍按姓名顺序排序。古籍列于现代文献之前。如论著出自台港澳出版社与期刊编辑部,需加以标明。 参考文献用数字标示,如[1],[2],…,序号应连续,数字前加方括号。参考文献一律采用文后著录,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序号顶格,中文字体为宋体,五号,西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单倍行距。 以下为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 期刊杂志:序号作者.文题[文献类型代码].刊名,年,卷号(期号) 专(译)著:序号作者.书名[文献类型代码](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 文 集:序号作者,文题[文献类型代码].文集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