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画记录时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绘画记录时间.doc

用绘画记录时间 上大美院附中校友在“作品展”重聚。   今年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附中建校56周年,应上海土山湾美术馆邀请,近期举办了名为“幸福成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附中56年留校作品展”,向社会全面展示附中56年的教学成果。诚如上大美院院长汪大伟所说的那样:“56年来,附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修养全面的艺术人才,积累了大量的素描、速写、色彩、构图创作、装饰设计等诸多科目的留校作业精品。透过这些习作,我们可以窥见附中各时期专业教学的风貌,对探索和研究中等美术教学的方向和模式颇具指导意义。”   曲折艰辛路   56年来,附中从无到有,积累了虽不算悠久却足堪自豪的历史,它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虽然屡遭坎坷且并不富裕,但却有着极高幸福指数。作为一所专业美术学校,附中找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风雨走来,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学术定位和教学原则,点滴寸进,都是莫大的幸福。 左图:水粉静物。汪洋 1993 级。指导教师:黄源熊。右图:邱瑞敏作品。   时间追溯到1959年,受苏联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艺术类学院都纷纷建立附中制度,以求学生在青少年求学期间,就打下艺术上的坚实的基础。因此,美术学校应运而生。然而,建校以来,附中几经搬迁,屡历分合。以1983年为界,之前为上海美校时期。附中作为美校的肇始与雏形,与美校一体办学,随美校一起动荡。美校原名“上海中国画院附设中等美术学校”,成立于淮海中路1415号(原鸿英图书馆)。随即正式改名为上海美术学校,最初的校址位于华山路1448号幸福村,1960年迁至陕西北路500号,1962年迁至梵皇渡路(现万航渡路)1575号原圣约翰大学,1965年迁至漕溪北路502号上海市轻工业局干部学校(土山湾孤儿院旧址),1970年迁至天津路414号大王庙,直至1983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成立,迁入凯旋路30号。   1995年,附中的“凯旋路时期”宣告结束,整个部门迁出凯旋路,为美院的进一步发展腾出了空间。于是,附中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游击”。1995年至1998年,附中同时与仙霞高级中学和杨浦职校合作办学,学校分为仙霞和杨浦两部分,而在仙霞校区,又根据年级分为仙霞高级中学内和茅台路500弄两部分。教师上课,常常在三个点之间来回奔波,学生也没有标准的画室、操场等属于自己的教学设施。1998年开始,附中与徐汇区紫竹园中学联合办学,度过了一段八年稳定的时期。2005年,由于学校进一步发展,附中结束与紫竹园中学的合作,迁至水城路68号,重新开始独立办学,但校舍依然是租用的,学校依然处于孤悬飘零的状态,直至2009年。可以说,1995至2009这15年是附中历史上最动荡艰难的时期,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校舍和稳定的文化课教师队伍。流离之外,加之社会环境的变迁,教学和考试体制的变化,附中的生存发展遇到了不小的挑战,甚至有泯灭消亡的危险。   长久以来,附中并没有体面的硬件设施,但这并不妨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附中作为上海首屈一指的艺术名校以及全国十大美院附中之一的专业地位。决定这一切的,是附中56年的历史传承与积淀,还有56年间走进和走出附中的,受附中教养,为附中奋斗的每一个人。无数的艺术大家曾经执教附中,江寒汀、程十发、唐云、俞子才、应野平、乔木、颜文?拧⑽獯笥稹⑼靠恕⒅鼙坛酢⒐?定……他们深刻地影响了附中的格调和气质。   学生们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与学校的栽培,56年来,一张长长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名单,足以撑起半个多世纪以来上海画坛的辉煌――邱瑞敏、夏葆元、杨正新、严国基、丁荣魁、魏景山、陈逸飞、王?乱簟⒋髅鞯隆⒄踩首蟆⑻辣α帷⒗旨帷⒅芴?海、邱孟瑜、毛冬华、丁蓓莉、龚彦、施晓颉……他们都是从附中走出去的优秀学子。而在上海乃至更广的范围内,在美术及其相关领域,更是到处活跃着历届附中师生的身影,影响广泛而深远,这些也都成了美院的财富和骄傲。   展翅再飞翔   尽管文脉深厚,桃李天下,可上大美院附中相比较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附中,其发展状况要艰难得多。   2006年开始,由于招考体制的变革,专业考试难度的降低以及文化分数比重的增加,加上沪上其他学校的竞争,附中在高考中的优势不再明显,随之而来的是生源的减少,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自两年前,附中就不再招生了。对众多爱好美术、向往艺术的年轻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大憾事,不少家长甚至带着孩子,久久站立在学院门前,眼含热泪,无法理解。对此,作为附中校长的毛冬华感同身受,痛苦万分。在毛冬华看来,无论境况顺逆,附中都从未放弃过它在艺术上的真诚和坚守,没有丧失过对未来的信心。如今,两年过去了,眼见得最后一批招收的学员还有一年即将毕业,附中将面临着“空巢”的危险,自己内心是何等不平静。终于,在毛冬华的四处奔走与各方关心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