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及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癌症及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癌症及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四川理工学院制药工程) 摘要: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约500万。药物治疗是癌症治疗的三大疗法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分子肿瘤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新抗肿瘤药物不断涌现,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药物治疗的历史由来以久,但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只是近四十年的事。与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相比,药物治疗的历史要短得多。但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科学家已发现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正是这些药物使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平均生存期由过去的2~3个月延长到5年以上,使过去的不治之症绒毛膜上皮癌得以治愈,使不少晚期肿瘤病人的生命明显延长,从而使肿瘤疗效得以改观。新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发现及深入研究已使肿瘤化学治疗成为学科并使肿瘤内科学得以诞生。当然,这并不意味抗肿瘤药的研究不再需要发展,相反它面临严重的挑战,这就是多数常见实体瘤如肺癌、肝癌、结肠癌及胰腺癌等还缺乏有效药物,不少抗肿瘤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产生耐药性。因此,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分子肿瘤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新抗肿瘤药物不断涌现,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Smac蛋白是细胞中一个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在健康的细胞中,Smac存在于线粒体中。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的信号时,就会将它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剂蛋白(inhibitor-of-apoptosis proteins,IAPs)反应,如果两种没有反应,IAPs将会继续保持细胞的生活和生长状态。在癌细胞中,IAPs往往发生过表达,而且通知线粒体释放Smac的信号通路常常有缺陷。德州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够模拟Smac蛋白功能的小分子。这一发现将可能促进开发更有效且副作用小的癌症治疗药物。研究人员在9月3日的Science上报道了这种新化合物以及类似分子蛋白Smac的功能。原发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源自既存血管新生血管的生成,这个过程叫做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肿瘤既可通过肿瘤血管从宿主获取营养和氧气,又可通过肿瘤血管源源不断地向宿主输送转移细胞,并在机体的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和诱导血管形成,导致肿瘤转移。因此,肿瘤的血管系统已成为一个崭新的、有希望的抗肿瘤治疗靶点。人们已致力于开发和研究破坏或抑制血管生成,有效地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药物,这类药物称为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 inhibitor,TAI)。TAI通过切断肿瘤赖以生长和转移的营养来源和迁移通道,具有许多优势:治疗发生时,血管形成已被启动,故TAI治疗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血流中,药物能直接发挥作用,故剂量小、疗效高。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相对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速度较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快许多倍,故TAI对正常组织毒性极小。近年来,这类抑制剂的研究已取得进展,可望在21世纪初成为一类崭新的、有希望的抗肿瘤治疗药物。 3.2 脑癌 3.3宫颈癌 3.4 肾癌 参考文献 【1】耿宝琴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实用肿瘤杂志 2004尹卫平梁菊吴文澜抗癌天然药物研究进展科学出版社2009 【5】 商丹,张朝平.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现状,贵州大学学报 2005 【6】陈瑞杰,肿瘤基因治疗进展,医药导报2004 【7】Groll, M.; Huber, R.; Potts, B. C. J. Am. Chem. Soc. 2006, 128,5136. 【8】 Ishii, Y.; Waxman, S.; Germain, D. Anti-Cancer Agents Med. Chem.2007, 7, 359. 【9】Zavrski, I.; Kleeberg, L.; Kaiser, M.; Fleissner, C.; Heider, U.; Sterz,J.; Jakob, C.; Sezer, O. Curr. Pharm. Des. 2007, 13, 471. 【10】Kasibhatla, S. R.; Hong, K.; Biamonte, M. A.; Busch, D. J.; Karjian,P. L.; Sensintaffar, J. L.; Kamal, A.; Lough, R. E.; Brekken, J.;Lundgren, K.; Grecko, R.; Timony, G. A.; Ran, Y.; Mansfield, R.;Fritz, L. C.; Ulm, E.; Burrows, F. J.; Boehm

文档评论(0)

d47fv82b5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