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与科学内涵.docVIP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与科学内涵.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与科学内涵.doc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与科学内涵   [提 要]通过梳理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争论,把这些观点放置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中逐个论证,本文初步得出结论,即“中共成立初期(或中共一大、二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以“历史起点”探究作为主线,将争论观点串联起来,进行定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性概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起点;本质   [作者简介]闵文杰(1984―),男,南昌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00)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研究(以下简称“历史起点研究”)不断涌现新成果。这种现象折射出来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注,也反映出“历史起点研究”问题未得到一个根本性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还存在研究历史起点主观思维较重,研究话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研究缺少系统梳理、串联、定位等一些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的深入解析,梳理历史起点理论、逻辑以及实践演变过程,推定中共一大、二大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争   第一种疑问,“马克思主义国土化”、“马克思主义汉字化”到底等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是自马克思主义从西方、东欧、日本传入中国,变成中国汉字那一刻起,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抑或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是否在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日”?   对于这个问题探讨,有人持支持态度,有人持反对态度。刘友红指出,“洋文的马克思主义变成中文无论如何也算是一种中国化,而且要算作最早的中国化了。”[1](P534)此外,卢培琪、王立胜、何一成、叶险明等学者在自己的文章中也是积极支持这种观点。赵付科持反对态度,他认为,“传入之日并非相结合之日”。[2](P88)郭德宏认为把传入之日看做历史起点,“似乎早了一点”,当时“还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3](P57)   资料显示,最初把马克思主义带到中国这片土地上来的是一些外国传教士、翻译家,还有国内一些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无政府主义者、国民党人。比如有1898年胡贻谷说、1899年《万国公报》第121期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译,蔡尔康撰文《大同学》说、1902年《新民丛报》第18号梁启超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说、1903年马君武的《社会主义与进化论之比较――附社会党巨子所著书论》说、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上介绍《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中说:“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4](P290)这个过程可以看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传播的形式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准备、理论成长。   第二种疑问,“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问题”、“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到底等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是讲,马克思主义一旦与中华民族有了某些联系,就可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了?   马克思恩格斯着重通过分析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研究共产主义。1862年,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有了深入的认识后,受限于历史局限性,将中国比喻成不顾时势,安于现状的“活化石”,弱化、低估了中国革命的潜力。列宁在1922年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和远东各被压迫民族紧迫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要求各共产党应积极地同民族革命政党进行合作。1919年8月,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他的实境。”[5](P88)   上述经典作家,阐述、利用马克思主义观,对中国国情进行了一种“大概、猜想、模糊”的理解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一种“最初”、“哲学式”、“原则式”、“指导性”的演绎,可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指导中国具体实践的肇始,但还不具备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的应有要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是一种理论的蕴育生长历程,也是一种文化逻辑的演变实践过程。比如,刘柳珍认为:“理论起点是五四时期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践上的起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P99)刘吕红、张英花认为“逻辑起点就是李大钊言说;实践起点就是共产主义小组建立;理论创新起点为1922年7月中共二大。”[7](P19)   第三种疑问,马克思主义个人化等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指导中国,并逐步中国化过程中,不同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个人,他们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能不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理解为某一个人的卓越贡献?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