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泌尿系统生理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泌尿系统生理要点

学习要求 掌握肾脏的结构及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掌握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掌握肾秘尿功能的调节 2.集合管 与肾单位远曲小管末端相连,管腔教大 功能:重吸收 分泌 3.近球小体 近球小体是远曲小管和入球小动脉特殊分化的部分,系指远曲小管穿行于皮质时,和入球小动脉相接触的部位。近球小体由三种细胞组成。 颗粒细胞 这是入球小动脉中层特殊分化的细胞,称为近球小体细胞其细胞呈圆球形,细胞质内含有染色颗粒。目前认为它是肾素合成,贮存和释放的部位。 致密斑 分布在远曲小管起始部分,靠近近球小体细胞的一侧管壁上的细胞变得狭而高,细胞核密集地聚在一起,染色较浓,称为致密斑。这些细胞对于肾小管袢内存留的滤液中钠含量和渗透压变化有灵敏的感受作用。 系膜(间质)细胞 一些和颗粒细胞及致密斑都接触的细胞。 四.血液循环的特点 1、血流量(blood flow)大 1200ml/min 2、分布不均匀(94%分布与肾皮质) 3、两次毛细血管网 ①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压力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 ②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血压较低,胶体渗透压高,有利于重吸收 4.肾血流量的调节 (1)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不依赖肾外神经支配使肾血流量在一定血压变化范围内能保持不变的现象 (2)神经和体液调节 肾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时,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II、血管升压素也能引起血管收缩,前列腺素、乙酰胆碱、心房利尿钠肽则可舒张肾血管。 (3)一般情况下,肾主要依靠自身调节来维持血流量相对稳定,以保证泌尿功能的正常进行,在异常情况下,如大失血、中毒性休克、缺O2等机体处于应急状态时,通过交感神经和一些体液因素的调节使肾血流量减少,这对维持脑、心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有重要意义。 * * 第九章 泌尿系统 1.排泄:定义 2.尿量:正常:1000~2000ml/24h 多尿:2500ml /24h 异常 少尿:100~400ml 无尿:100ml 3.肾脏功能:排泄、维持内环境稳态 4.尿液特点: 一、外形 实质性器官,贴附于腹后壁,左、右各一,120-150克/个,似蚕豆,表面光滑,红褐色。 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前面较凸,朝前外侧,后面平坦,贴腹后壁。 第一节 肾脏结构与血液循环特点 外侧缘:凸隆 内侧缘:凹陷,为肾门,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出入肾门的这些结构由结缔组织包在一起,合称肾蒂,右肾蒂较左肾蒂短,排列关系: 前→后: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上→下: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肾窦:肾门向肾内续于较大的一个腔隙,即由肾实质所围成的一个腔隙称之为肾窦,内含肾动脉分支、肾静脉、肾小盏、肾大盏、肾盂、神经、淋巴管、脂肪。 右肾后面观 冠状切面: 皮质 0.5~1.0cm厚、富有 血管、红褐色,肾小体与 肾小管构成。肾柱:是肾皮 质深入髓质肾锥体之间的部分。 髓质 肾实质深层(2/3),淡红色,15~20肾锥体: 圆锥形,结构致密而有光泽,由许多小管道平行排列而组成,故有条纹。肾乳头(7~12个)、乳头孔(10~30小孔/乳头)、 肾小盏(7~8个)→肾大盏(2~3个)→肾盂→输尿管 二、内部结构 肾小体 肾小球:cap球盘曲而成 肾小囊:肾小管盲端膨大 肾小管 近端小管 髓袢细端 远端小管 袢升细段 袢升粗段 远曲小管 袢降粗段 近曲小管 袢降细段 三、肾脏的功能结构 1.肾单位 尿的生成分三个环节: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第二节 尿生成过程 一、肾小球的滤过 (一)定义:滤过、肾小球滤过率、 滤过分数 血液 肾小球毛细血管 水、无机盐、葡萄糖 原尿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2.67+1.33) =2.0kPa(15mmHg) >0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无滤液生成 (二)滤过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 1. 滤过膜面积及其通透性 2.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肾炎 滤过面积减少 通透性降低 静电屏障作用减弱 少尿、无尿 蛋白尿 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动脉血压80mmHg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有效滤过压降低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