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章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教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九章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第八、九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 的教育 第一节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 文教政策和科举制度 第二节 明清的官学和书院 第三节 蒙学和蒙养教材 第四节 王阳明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明末清初的实学教育思想 第一节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文教政策和科举制度 一、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文教政策 (一)尊孔崇儒,推崇理学 (二)网罗士人,禁锢思想 明初文字狱:朱元璋出生穷寒,文化水平甚低,又因当过和尚,参加过红巾军,故深怕别人揭其老底,时生猜疑,屡兴无中生有的文字狱。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人写《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句;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替人作《万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句。“则”与“贼”同音,明太祖认为是骂他做过贼,一概处死。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内有“睿性生知”句,“生”被读作“僧”;尉氏县教谕许元为本府作《万寿贺表》,内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八字,“法坤”被读为“发髡(音坤,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法)”,“藻饰太平”当作“早失太平”,作笺者也被处死。 明太祖朱元璋曾因《孟子》书中的民本思想和对君主不恭的言论,而要罢黜孟子,因儒臣拼死谏劝而作罢,但令人编修《孟子节文》,将原书中不利于君主专制的言辞统统删去。对儒家“亚圣”尚且如此,一般儒者就更不用说了。明清统治者多次大兴文字狱,如康熙二年(1663年)的庄廷珑《明史》案,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戴名世《南山集》案,雍正六年(1729年)的吕留良文选案等,都是大肆滥杀,株连抄没,极其惨酷。统治者就是要营造这种恐怖氛围来震慑知识分子,使其臣服于君主专制的淫威,不敢有任何不轨的思想。 雍正时文字狱更甚。例如,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帝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 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乾隆即位后,文网更加严密,文字狱更加频繁。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有个叫徐述夔(kui葵)的人,著有《一柱楼》诗集,其中“明朝期振翩,一举去清都”二句,被乾隆帝定为“大逆”,理由是借朝夕之“朝”读作朝代之“朝”,“要兴明朝而去我本朝”。结果不但把已死的徐述夔及其子戮尸,徐的孙子和为诗集校对的人也全都处死。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二、明清的科举制度 明清科举考试最重视进士科。其考试程序大体有四: 首先是“童试”。童试是预备性质的考试,即预考。考生不论年龄长幼皆称为“童生”或“ 儒童”。第二步是“乡试”。“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称为三年一“大比”。第三步是“会试”。“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考试,参加会试的必须是乡试中试的举人。 第四步称为“廷试”或“殿试”。参加殿试的必须是会试的及第者。 殿试一甲三人,曰状元、榜眼和探花,统称“赐进士及第”,放榜后即刻授予官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甲若干人,“ 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叫“传胪”,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皆得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是人生的最高荣誉。 三、八股文取士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主项,源于宋代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所采用的经义。八股文亦称时文,都是俗称,它的正式称谓是制义或制艺,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的文字,是阐述命题义理的作文,又简称《四书》(《五经》)义或文。八股文的协作宗旨是“代圣贤立言”,即必须以圣人的口气训释,而不得以作者的身份去发挥。因此作者必须“依经按传”,用“古人语气”。八股文有极其严格的文体要求,文章从破题、承题、起讲、开始,正文部分分为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两两对偶,构成八股,最后以大结为全文的结束语。 八股文是封建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发展到顶点的产物,它既能考察士人的儒家经学理论造诣,又能考察其思维能力和文笔水平,它的标准化程度也完全适应考试和客观评定等次的操作需要,这是八股文能够占据科举考场600多年主导地位的原因所在。但是,八股文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到如此极端,加上它又是关系到士人前途命运的考试作文,也就完全死板僵化了,特别是不准谈个人的思想观点,成为束缚士人思想的专制工具,也考察不出真才实学来。 八股文取士对教育影响巨大。士人将主要精力用在作八股文上,学校也变成了八股文的训练基地。不要说其他各种学术、技能很少有人问津,即便是儒家经典本身,都可以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