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导读
论语导读
[作者生平]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孔子“三十而立”,开始授徒讲学。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孔子不满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鲁定公九年(前501年)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再升为大司寇。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 (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孔子是伟大的,几千年来,其思想影响了——代又一代中国乃至外国知识分子,其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孔子的魅力在于他的伟大的业绩,以私人讲学之规模,授徒竟达三千,而贤者七十有二,这个数字旷古未见。孔子的魅力在于他的伟大的思想,在其身后长达两干多年的历史中,几乎托起了中国思想界的整个江山,使一代代学者虔诚地服膺。孔子的魅力在于他抱负的伟大,以一介书生,竟要挽狂澜于既倒,有此志者古来鲜见。孔子的魅力在于他的伟大的精神,为推行自己的主张,颠沛流离,矢志不移;历尽挫折,永不回头;不为利所惑,不为权所迷,顺境不足以淫其志,危困不足以乱其心。
[思想主张]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语录体的散文著作,比较忠实地记载了孔子及门人的言行,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一)仁
孔子思想学说的内在核心是“仁”。这个概念在《论语》中共出现了109次。所谓“仁”,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直白一点说,就是对人要尊重、关心和体谅。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原有的政治规则和伦理道德逐渐被颠覆,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周王得不到重视。孔子对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的礼仪,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秩序,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反对暴政,强调仁治天下和以仁修身,要求个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所以他一方面教授各国弟子学习礼仪,一方面积极人世,希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礼
为了实践“仁”这一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孔子十分重视“礼”,可以这样说,“礼”就是孔子思想学说的外在行为准则。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论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孔子主张的“礼”有严格的君臣士民等级规范和繁琐的生活行为要求,但他又认为礼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孔子想借此来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三)君子人格
《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其一,君子必须重视仁德修养。心境安宁而不傲慢,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吵,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君子要重视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作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君子的修养。
其二,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于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三戒、三畏、九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其三,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
(四)学习观念
其一,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其次,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其二,学习的方法。孔子主张重温习、学思结合、勇于实践、精益求精。
其三,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一以贯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