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备考策略(2016.10工大)解析.ppt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策略(2016.10工大)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策略(2016.10工大)解析

旅游景点、 旅游区 自 然 因 素 地理位置 旅游资源 市场距离 交通便利 地区接待能力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环 境 因 素 12.旅游景点评价要素 (3)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2分) 理由:扩大就业,(3分)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3分) 。 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苇种植。 (2分) 理由:芦苇生长耗水量大, (3分)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3分) 例 (2012年新课标卷)37.(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13.开放性试题的答题策略——慎选观点,巧拿高分 评价问题——“作用、意义、影响”等。 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 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 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比较问题 正反两方面都要回答; 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14.“论证和探讨问题”类试题的答题模式 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 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 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 ④层面结构式回答:法律层面,意识层面,管理层面(如应急预案、预警系统的建立等),结构层面(如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等),措施层面 15.“措施问题”类试题的答题模式 审题不到位, 阅读材料不认真, 抓不住关键词 * “本源性” * 三者的关系是:知识是基础,技巧是方法,能力是目的。 * * 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 * 问题的、联系的、综合的角度专题化, * 问题的、联系的、综合的角度专题化, * 溶蚀和淀积作用 * * * 1 4 2 3 能力要求 获取、理解、提炼、整合 获取解读信息 联系、运用 调动运用知识 描述、解释、阐释 描述阐释事物 (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 论证探讨问题 (2)考试大纲能力要求(13能够→15能力) 目前的高考试题已成为学习过程的延续。放眼高考地理试卷,满目一新。全新的材料构置出全新的情境:各种以新形态出现的图像、充满新数据的表格、来自地球及人类社会各层面典型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介绍和说明、最新地理研究理论或成果的呈现、 新地理技术手段的使用等。考生须先读懂或学会这些知识、信息,方能够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般地还原、联系已学过的地理规律、原理,进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学习的能力得以展示,思维的质量最得到充分认定。 张亚南 《当学习成为生活方式》 (1)高考真题价值 3、高考真题 1 * 高考真题的价值 题型 及数量 知识点 呈现形式 知识结构 比例 答案 赋分值 试题来源 高考真题 忠于材料,建立联系,提炼整合 (2)解读高考真题,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空间定位,概念辨析,图表解读 文字信息:题干文字含图表引文或说明 图表信息:图像信息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类型。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 题型、设问形式、分值大小、答案、字数等都要研究 空间、属性、时间特征 10年“新疆暴雪”、“我国桑蚕养殖业发展”“民勤沙尘暴” 11年 “大豆”、“青藏铁路”、“淡水短缺”等。 12年“粮食生产”、“产业转移” 。 13年“地膜”“地下水”、“雾”等。 14年“老工业区转型” 15年“一带一路”建设 16年“庄园经济”“产业转移”“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 特点1:材料新颖、时代感强,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同一题组所描述的都是同一件事,从情境、题图到问题,都是围绕这一件事展开分析。有利于对地理问题的深层次探讨,从自然到人文,知识覆盖面广,链接自然。 【2015年全国I卷】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该区域为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考查影射华北地区缺水背景。从海水淡化到海冰利用(属于开源)。探讨完问题,学生对海冰利用也就有了一个整体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