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鸡副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鸡副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摘要:鸡副嗜血杆菌可以引起鸡传染性鼻炎(IC),以鼻炎和鼻窦发炎、结膜炎、流鼻涕、打喷嚏、面部肿胀为主要症状。对养禽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根据细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血凝试验、易感动物回归试验及 PCR鉴定对副嗜血杆菌进行分离与鉴定。
关键词:鸡 副嗜血杆菌、分离、鉴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爆发鸡副嗜血杆菌病的报道,且近期鸡副嗜血杆菌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它是集约化养鸡场中重要的疫病之一。鸡副嗜血杆菌可以引起鸡传染性鼻炎(IC),以鼻炎和鼻窦发炎、结膜炎、流鼻涕、打喷嚏、面部肿胀为主要症状。本病多见于雏鸡群和产蛋鸡群,造成淘汰鸡数显著增加以及产蛋率显著下降,同时易引起流感或新城疫的并发,造成鸡场的重大经济损失。
副鸡嗜血杆菌 (Haemophilusparagallinamm,Hpg)是一种引起鸡急性上呼吸道疾病的致病菌。该呼吸道疾病俗称鸡传染性鼻炎 (Infectiouscoryza,IC),临床上 以面部水肿、鼻窦炎、流泪为主要特征 ,可引起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 ,育成鸡的生长受阻、开产期推迟,肉鸡增重下降,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2]。1920年,Beach首次对鸡传染性鼻炎进行了报道。1931年,DeBlieck成功分离了病原。自20世纪 80年代以来,在我国河北、北京、云南、山东 、湖北等省市先后爆发鸡传染性鼻炎。冯文达于 1987年首先在北京分离到 1株
细菌 ,证实了副鸡嗜血杆菌在我国的广泛存在[3]。按照 Page的分型方法,通过平板凝集试验可将副鸡嗜血杆菌分为 A、B和 C3个血清型[4]。乔朋波[5] 研究表 明不同血清型的副鸡嗜血杆菌在生长特性、致病性、药物敏感性和外膜蛋白结构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目前,在我国副鸡嗜血杆菌以 A型和 C型菌株 的流行为主,部分地区己经有 B型株的存在[6]。流行于我国的不 同血清型副鸡嗜血杆菌的先后有分离与鉴定的报道。研究表明,相同血清型间有交叉保护作用 ,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7,8]。
鸡副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1.1 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
鸡副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呈两极染色特性,无运动性,经24 h培养,生长成短杆状或球杆状,单在、成双或短链,长1~3 μm,宽0.4~0.8 μm。有毒力的菌株带有荚膜。本菌在含10%CO2条件下,血琼脂培养基上于37℃培养24~48 h,发育成青灰色、半透明、光滑、边缘整齐、直径约0.3 mm的针尖状菌落,不溶血,在斜射阳关下可见光滑型带彩虹光和粗糙型无彩虹光型的菌落形态。本菌为兼性厌氧菌,需要V因子,葡萄球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V 因子。把鸡副嗜血杆菌与葡萄球菌接种在同一血液琼脂上,可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围发现旺盛生长的鸡副嗜血杆菌,形似“卫星”状。本菌是唯一不能发酵海藻糖、半乳糖,有氧化氢酶阴性的嗜血杆菌。
1.2 抗原性和抵抗力
该菌分成A、B、C 3个血清型。A和C 型有夹膜,致病力较强;B 型无夹膜,致病力一般较弱。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叉保护力,同一血清型的不同亚型之间有部分交叉保护力。目前,我国分离鉴定的鸡副嗜血杆菌主要是A 型,其次为C 型,B型偶有发生。副嗜血杆菌在离开鸡体后抵抗力非常弱。培养基上的细菌在4℃时能存活2 周,在自然环境中数小时即死亡;45℃~55℃于2~10min死亡,在真空冷冻条件下可以保存10 年。一般消毒药均能将其杀死。
2.感染鸡副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症状与病理变化
鸡是副嗜血杆菌的自然宿主,病原菌由鼻孔侵入,主要在鼻腔和眶下窦的黏膜上增殖,并随鼻液排出。各种周龄的鸡均易感,初产蛋鸡最敏感,病程一般为1~2周。传染源为病鸡和隐性带菌鸡,主要通过空气和尘埃,也可经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饲养人员的流动而传播。本病潜伏期很短,鼻腔接种病鸡分泌物24~48 h即发病。自然感染潜伏期为1~3 d。最初,病鸡无明显症状,仅见鼻中有稀薄水样鼻液,打喷嚏。几天后大批鸡感染,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成鸡鼻腔内流出浆液性或粘液状分泌物,堵塞鼻孔而出现呼吸困难和甩头。随后面部发炎,眼肿胀流泪,有脓性干酪样分泌物堆积。严重的整个头部肿大,失明。雏鸡发病常见张口呼吸,眼睑粘着,多因觅食和行动困难而饥饿、衰竭死亡,幸存雏鸡发育停滞或增重缓慢,淘汰率一般在30%以上。蛋鸡除表现成鸡症状外,开产期延迟,产蛋量下降。剖检可见鼻腔、眶下窦和眼结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面部及肉垂的皮下水肿。病程较长的可在气囊、腹腔和输卵管内见有乳黄色干酪样分泌物。产蛋鸡卵泡松软、血肿、坏死或萎缩,腹膜炎,公鸡睾丸萎缩。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鼻腔、眶下窦和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裂解和增生,黏膜固有层充血、水肿并伴有异染性细胞浸润。
3.材料与方法
3.1 主要试剂
含辅酶 I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