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生物氧化4技术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 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的概念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第一节 生成ATP的氧化磷酸化体系 一、呼吸链 细胞色素(cytochrome, Cyt) 二、氧化磷酸化将氧化呼吸链释能与ADP磷酸化生成ATP偶联 (一)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在复合体Ⅰ、Ⅲ、Ⅳ内 (二)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是产生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 三、氧化磷酸化作用 可受某些内外源因素影响 寡霉素(oligomycin) 电子传递链及氧化磷酸化系统概貌 四、ATP在能量的生成、利用、转移和储存中起核心作用 高能磷酸键 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大于21kJ/mol的磷酸酯键,常表示为?P。 高能磷酸化合物 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 ATP的生成和利用 (一)胞浆中NADH通过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氧化呼吸链 (二)ATP-ADP转位酶促进ADP进入和ATP移出紧密偶联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3、超氧化物歧化酶 二、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催化底物分子羟基化 复习思考题 试述人体内的主要两条呼吸链 试述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简述ATP在体内的生成与利用 名词解释 respiratory chain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chemiosmotic hypothesis α-glycerophosphate shuttle malate-asparate shuttl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superoxide dismutase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 RH + NADPH + H+ + O2 ROH + NADP+ + H2O 上述反应需要细胞色素P450 (Cyt P450)参与。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 oxidase)或羟化酶(hydroxylase)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作用机制 1、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c hypothesis)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能量。当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膜 + + + + - - - - H+ O2 H2O H+ e- ADP + Pi ATP 化学渗透假说简单示意图 Ⅲ Ⅰ Ⅱ Ⅳ F0 F1 Cyt c Q NADH+H+ NAD+ 延胡索酸 琥珀酸 H+ 1/2O2+2H+ H2O ADP+Pi ATP 4H+ 2H+ 4H+ 胞液侧 基质侧 + + + + + + + + + + - - - - - - - - - 电子传递过程复合体Ⅰ (4H+) 、Ⅲ (4 H+)和Ⅳ (2H+)有质子泵功能。 化学渗透示意图及各种抑制剂对电子传递链的影响 (三)质子顺梯度回流释放能量被ATP合酶利用催化ATP合成 F1:亲水部分 (动物:α3β3γδε亚基复合体,OSCP、IF1 亚基),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颗粒状突起,催化ATP合成。 F0:疏水部分(ab2c9~12亚基,动物还有其他辅助亚基),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中,形成跨内膜质子通道 。 ATP合酶结构组成 ATP合酶组成可旋转的发动机样结构 F0的2个b亚基的一端锚定F1的α亚基,另一端通过δ和α3β3稳固结合,使a、b2和α3β3、δ亚基组成稳定的定子部分。 部分γ和ε亚基共同形成穿过α3β3间中轴,γ还与1个β亚基疏松结合作用,下端与嵌入内膜的c亚基环紧密结合。c亚基环、γ和ε亚基组成转子部分。 质子顺梯度向基质回流时,转子部分相对定子部分旋转,使ATP合酶利用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当H+顺浓度递度经F0中a亚基和c亚基之间回流时,γ亚基发生旋转,3个β亚基的构象发生改变。 ATP合酶的工作机制 ATP合成的结合变构机制(binding change mechanism) (一)有3类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1、呼吸链抑制剂阻断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过程 复合体Ⅰ抑制剂:鱼藤酮(rotenone)、粉蝶霉素A(piericidin A)及异戊巴比妥(amobarbital)等阻断传递电子到泛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