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学的流派解决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知觉的理解性与信息误读 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会导致认知的偏差和信息的误读。 政治知觉就是人们对知觉对象职位、性格、行为模式等形成整体印象的过程。 一项政治决策的正确与否与政治知觉的全面、准确与否有内在的关联。 平衡理论与政治暗示理论揭示了影响认知偏差的时间与关系因素。 1、平衡理论 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提出了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又被称为“P-O-X理论”,P与O各代表一个人,X是第三者或态度对象。平衡理论假定P-O-X之间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排斥外界的影响,不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并会使个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这种紧张消除仅当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恢复平衡状态时才竟其功。综合言之,海德的平论衡理考虑的是一个人会在自己的认知架构内,组合彼此间对人和对物的态度。简言之,海德所感兴趣的一致性是在人对他们与其它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看法。 P——喜欢跳舞(X) O——喜欢跳舞(X) P对O有好感,是一种积极的评价。 这其中包含了三个关系,P——O;P——X;P关于O对X的态度。 2、政治暗示理论 科诺夫与弗里德曼提出的。该理论将人描述成发展的个体,认为政治知觉具有易受暗示性,性别、阶级、教育、口音和种族都是影响政治知觉的暗示。 错误的暗示会导致政治错觉。 比如:对于肯尼迪总统对堕胎立场的知觉调查。 1、前景理论 1979年,卡尼曼等人提出了前景理论。该理论有三个原理:第一,大多数人在面临收益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第二,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好的;第三,人们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 由此,卡尼曼提出三个假设:第一,损失厌恶,损失的效用要比等量收益的效用要大,损失的痛苦大于获得的快乐。 存在两个选择:A:肯定赢2000元,B:有50%的可能性赢4000元。 你会做出什么选择? A:你肯定损失2000元 B:你有50%的可能性你损失4000元。 你又会做何选择? 在面临可能的收益时,往往比较谨慎,尽可能的规避风险,而在面临必须的损失时,都拼命的将风险降到最低。 第二,参照依赖。我们往往不是根据事物本身的价值量来支付它的价格,而是根据一个直观的参照系来决定它是否物超所值。 1998年的冰激凌试验。 第三,禀赋效应。人们往往对飞来横财关注较多。 推论出可能的政治行为: 第一,政策制定者从现状出发制定政策时,一般倾向于维持稳定状态。 第二,政治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可以改变对方的参照系而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第三,国家领导人更多的规避国内政治支持率下降的风险,而老百姓更多的因为自己的损失而对政府不满,而不关注自身收益的增加。 等等。 思考: 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众对于相对剥夺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消除? 生活中的一些事件: 1、考虑一下这个“字”——就是你刚刚读过的这个“字”。你读着这个字时,心里发生过什么事? 2、在你的老家的房子,大门是开在左边的呢,还是开在右边的呢? 3、有一个字是由七个字母所拼成,末尾一个字母是y;这个字的意义是:“一群互相打交道的、住在同一地区的,并享有共同文化的个人”。这是个什么字? 5、如果从明天算起四天之前是星期四,那么,从昨天算起三天之后是星期几? 6、橡果对橡树的关系犹如婴儿对_____的关系。 7、下面一组单词里,哪一个词放在这组词里面不合适——玫瑰、水仙、风信子、土豆、郁金香? 8、“古时候有一位国王和王后,他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要彼此说一句,‘咱们多么盼望生个孩子啊!’可是他们仍然是膝下无子。有一天,王后正在沐浴,忽然一只青蛙从水里跳出来说,‘您的愿望定能实现的。’”……从这段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呢? 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推理、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的过程,或者说认知是人内心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政治认知:政治主体对政治生活中的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是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什么是信息加工 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人与计算机的类似之处: 都有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信息储存和提取 都依照一定的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 1、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信息加工就是对符号进行操纵 (1)符号就是模式,如语言、标记等; (2)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者指明外部世界的事 物; (3)符号之间通过一定联系而形成符号结构。也叫语句。 符号和符号结构是外部事物的内部表征。 (4)符号结构之间可以互相表征。 (5)符号不仅可以代表外部事物,还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程序)。 2、信息加工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