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步步高》高二数学人教A必修5: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一)(课件1)
第一章 解三角形§1.2 应用举例测量距离的问题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目标定位【学习目标】1.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不可 到达点的距离测量问题.2.培养提出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激发探索精神. 【重、难点】重点:分析测量问题的实际情景,从中找到测量距离的方法.难点: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画出示意图,并判断题型.知识链接1. 应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时,我们共学习了几种题型?它们分别是什么?各用哪个定理求解?答: ① 两角任一边(正弦定理求解); ② 两边一对角(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③ 两边一夹角(余弦定理求解); ④ 三边已知(余弦定理求解).(一)要点识记自主探究1. 方向角 —— 从指北或指南方向线转到目标方向线时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转角. 一般用“南偏东(西)多少度”或“北偏东(西)多少度”表示. 如图所示, OA表示北偏东60°,OB表示__________, OC表示_____________, OD表示_____________.北偏西30°南偏西45°南偏东20°(一)要点识记自主探究2. 方位角 —— 从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方向转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水平角.如图所示,点E所在的方位角是_________.135° 3. 基线 —— 在测量上,我们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线段叫做基线.一般来说,基线_____,测量的精确度越高.越长(二)深层探究自主探究1.如图,测量不可到达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有哪几个步骤?答:可分四个步骤:?第一步:选择基线CD,构造 确定需要测量的角度;第二步:在中,应用正弦定理求AD;??第三步:在中,应用正弦定理求BD;?第四步:在中,应用余弦定理求AB.(三)拓展探究自主探究1. 测量两点间距离的问题的方法步骤是什么?答:测量距离问题属于数学建模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为:(1)建立模型: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一个解斜三角形中;(2)测量数据:根据建立的模型,测量基线的长度和相关的角度;(3)解三角形:根据已知的量判断三角形问题的题型,选择合适的定理求解;(4)解决问题:把三角形的解转化为实际问题的结论.学前必读典例突破 解斜三角形的所有问题都可归结为上述这几种题型,因而,在应用正、余弦定理设计距离测量(解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也要把待解决的问题划归为某一种题型,然后创设所需要的条件,则问题即可顺利解决.(一)测量可到达点到不可到达点的距离典例突破例1. 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55m,BAC = ,ACB = . (1)为了测量AB,测量者选定了线段AC,该线段叫做 ____;(2)给定的条件数据中,具备了__________题型的条件,该题型往往用_____定理求解;(3)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基线两角任一边正弦(一)测量可到达点到不可到达点的距离典例突破(3)在中应用正弦定理, .?(一)测量可到达点到不可到达点的距离典例突破变式1. 要直接测量河岸之间的距离(河的两岸可视为平行),由于受地理条件和测量工具的限制,可采用如下办法:如图所示,在河的一岸边选取A、B两点,观察对岸的点C,测得∠CAB=45°,∠CBA=75°,且AB=120m由此可得河宽为(精确到1m)( )A.170m B.98m C.95m D.86mA(一)测量可到达点到不可到达点的距离典例突破【解析】在△ABC中,AB=120,∠CAB=45°,∠CBA=75°,则∠ACB=60°,由正弦定理得BC=40.设 △ABC中,AB边上的高为h,则h即为河宽,∴ h=BC·sin∠CBA=40×sin75°≈95(m)(二)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典例突破例2. (1)如图,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能否以 CD为共同的基线,测量点CA和CB的长度?若能,请问还 需要测量哪些量? ?答:(1)还需要测量的量有:CD的长度a,∠BCA的大小,∠ ACD的大小,∠ CDB的大小,∠BDA 的大小.(二)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典例突破(2)利用上面测量的有关数据,计算出 AC和BC的长度.?答:在中,应用正弦定理得在中,应用正弦定理得(二)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典例突破(3)现有条件能测量AB的长度吗?若能,求出AB的长度.?答:能. 在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 (二)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典例突破【解题反思】测量距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答:选择基线,确定能够测量的量(角度和距离),构造三角形,判断题型,恰当选择定理.(二)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典例突破变式2.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2常见结构的认识(教学设计)-高一通用技术下册.doc
- 1.2.1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高一通用技术上册.doc
- 1.2.2技术的性质(课件)-高一通用技术上册.ppt
- 1.3.2简单结构的设计(教学设计)-高一通用技术下册.doc
- 1.1.1常见结构的认识(课件)-高一通用技术下册.ppt
- 1.2.2稳固结构的探析(课件)-高一通用技术下册.ppt
- 1.1.2技术的价值(课件)-高一上学期通用技术上册.ppt
- 1.3.3简单结构的设计(课件)-高一通用技术下册.ppt
- 1.3.1简单结构的设计(课件)-高一通用技术下册.ppt
- 1.3技术的未来(教学设计)-高一通用技术上册.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