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历史与文化12参考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壮族历史与文化12参考资料

壮族历史与文化 第一章:壮族发展史 一、概况 1、人口与分布: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有1617万万多人。在亚州和世界民族人口中分别占第23位和45位。广西壮族主要聚居在南宁、百色、河池、柳州。 2、语言文字: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壮族土俗字始见于唐代,宋代广泛使用。宋人范成大 在《桂海虞衡志》一书中称“边远俗陋,牒祈券约专用土俗书,桂林诸邑皆然。”土俗字利用汉字的形声意和上下边旁构成的一种方块字,可分为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借音字等。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教方案》并1957年得以推行。1982年进行了修订,全部使用拉丁字母。 3、经济从业:以农业为主的民族。经济发展不平衡,桂东山区的壮族经济发展比较快,桂西山区的壮族地区则发展的比较慢。 80年代以来,经济生活发生急剧变化,新的产业结构正在形成。昔日的种田为口粮,杀猪为过年,卖鸡为油盐的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正逐步为商品经济所代替。蔗糖生产量居全国第一,乡镇企业最早出现于80年代中晚期。商贸清日渐活跃。80年代以来,旅游业也成为新崛起的无烟产业。 二、民族的形成1、族源与族称 A、 壮族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土著说;二是外来说;三是土著民族,但包含有外来民族的成份。壮族是广西的土著,属于百越系统,源于百越群中的西瓯骆越。同越人中的西瓯、骆越、苍梧、俚、僚、乌浒等古代民族有密切渊源关系。B、族称:1西瓯、骆越-壮族先民在历史上的最早称谓;2乌浒-汉晋时对壮族先民的称呼;3俚僚-壮族先民在魏晋、隋唐时的称呼;4俍-明清时代对壮族的称谓。壮-最早了现在南宋,到明清时俚僚、蛮、土人、 俍等名称完全统一在僮这个名称中。 2、 远古社会与民族的开成 A、 远古社会:壮族地区曾多次发现的二三百年前的猿化石,在柳城、大新、武鸣、巴马等地均有发现。旧时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有麒麟山人、柳江人。新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以南宁地区的贝丘遗址和桂林市郊的甑皮岩洞穴为代表。从古籍记载的片断资料看:《太平寰宇记》说古宜州“礼异俗殊,以岩洞为居止。”壮族民间还保存有“舅权制”、“不落夫家”现象,也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反映。《太平广记》引《南楚新闻》说“越俗,其妻或诞生,经三日便澡身于溪河,反縻以饷婿。婿拥衾抱雏,坐于寝榻,称为产翁。”这种产翁习俗是父系制代替母系制的旁证。广西花山崖壁画,也我少反映了人们由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过渡。春秋晚期,壮族先民已进入铜器时代。阶级已经出现,西瓯人内部出现了“君”、“将”等领袖人物。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并设置南海、桂林、象三郡。从此,岭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封建王朝的版图,壮族先民也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员。自秦汉开始,壮族先民进入奴隶社会。唐时期,奴隶制解体,桂东地区壮族进入以地主经济为主导的封建制社会,桂西的壮族则进入以领主经济为主导的封建农奴制度。在政治制度上,桂东地区自秦汉以后实行与中原地区一样的郡、州、县制度,而桂西地区直至唐代才设立“羁縻”州,宋、元、明、清实行土司制度,由壮族首领直接统治。清末民初改土归流完成,结束了土司统治制度。 B、民族形成 周代-瓯邓、桂国;瓯骆、骆越、乌浒-从东汉到南北朝时期完成了从部落发展到民族的历史过程。唐朝以后,开始了形成为壮族的历史过程。在岭南地区设立了50多个羁縻州县。宋代健全严密羁縻州县制度,形成了土司制度,当时邕州有羁縻州县峒60多个。11世纪中叶,侬智高建立“大历国”、“天南国”。1052年在邕州自立为仁惠皇帝,改年号为启历。从民族形成的科学意义来说,这标志着壮族的正式形成。壮族形成时间—壮族形成于北宋。主要理由是那时民族的四大基本特征已经具备,促使广西僚人地区各部落或部落联盟转化成民族的统一政治局面已经出现。 1、从共同语言来考查。 自东汉至宋代,西瓯、骆越又逐步演化为乌浒、俚、僚、西原蛮、宜州蛮、南丹州蛮、抚水州蛮等部落。由于同是越人祖先繁衍下来,又随着生产的发展、交换的频繁,他们间的语言是相通的。据史籍记载,唐宋时期,今广西各地的壮族先民,其语言的语音、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基本相同。例如:广西各地僚人,“称官为沟主,母为米囊,外祖母为低,仆使为斋摔”[1],鸭曰bit,猪曰mou,水牛曰vaiz,水田曰naz,水曰raemx,鱼曰bya,酒曰louj,去曰bae,公水牛曰vaiboh,来曰daeuj,小牛曰牛小,猪肉曰肉猪,你先走曰你走先等等,各种家具、农作物、颜色、数目字的称谓,都相同或基本相同。壮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这种语言,其语音、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早在西瓯、骆越大部落时代就形成了。壮族先民与傣、泰先民既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时已经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