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共27张幻灯片).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共27张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共27张幻灯片)

在农业国家,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所以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 农之根本在于土地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本课知识结构 1、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3、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土地私有制经营方式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废井田,开阡陌 1、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问题1:如何理解这种土地的公有制呢? 生产力低下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1、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 问题 2:什么是井田制? 一、废井田,开阡陌 2、商周时期 井田制内容、特点 材料一: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并结合课后练习自我测评第一题概括井田制的性质、特点和内容。 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性质: 特点: 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收获归农夫成员。 井田制(盛行于西周) 井田制什么时候开始瓦解的?为什么? 井田制的瓦解之根本原因 —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 井田制的瓦解的直接原因 ——各国的税制改革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商鞅 管仲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截止到1953年土改的完成。 1.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 2.瓦解表现:公田被抛荒,私田私有 3.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的过程 (1)春秋时期,公田被抛荒, 私田私有 (2)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 (3)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 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变革时期 在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的崩溃,在经济上表现为? 一、废井田,开阡陌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土地公有制,归氏族公社公有 井田制:名义上国家(周王)公有, 实际上贵族占有 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 废除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形成 土地公有制 土地私有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 私有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同时并存,三者可相互转化 土地兼并,尤其是土地买卖。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在土地私有形式中,地主土地私有制是主要形式。它的土地来源有哪些? 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 土地买卖 (1)来源 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 公田转化为私田 军功赏赐 (1)含义: 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2)方式: 买卖、抵押、赏赐、强占 (3)原因: 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土地兼并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土地兼并造成了什么危害?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4)危害 ②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威胁中央,社会动荡不安 ①农民失去土地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历史上的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限制? (5)措施 均田、限田(北魏—隋唐) 内容:国家把土地,按年龄、性别分配给农民 特点:①农民只有使用权 ②农民要缴纳租税,服徭役和兵役 材料二: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租核·推原》 材料三: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什么思想?因此,以上措施能否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 题?为什么? 不能;根本原因……; 隋唐之后的土地兼并状况如何? 北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明清:日益普遍; 中国历代各朝几乎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只能一时奏效,但为什么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而封建国家政权是建立在地主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