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荀子》“性、情、欲”之关系分析.doc
《荀子》“性、情、欲”之关系分析
[摘要]荀子对“性”、“情”、“欲”这三个概念的认识是结构性的:荀子对“性”所作的“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的界定并未逃出“生之谓性”的传统,这一界定并无任何实质内容,只是一形式化的判断。当荀子对性进行价值判断时(性恶论)才涉及性之实际内容(欲),从“性”到“情”再到“欲”是从形式到内容(质料)的过渡,是“性”的内涵的逐步具体和明晰。
[关键词]性 情 欲 关系
[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3)06-0052-06
“性”、“情”、“欲”在《荀子》中并非是同位的概念,对这一关键之处缺乏清晰的把握致使我们在认识《荀子》中的“性”概念时会出现偏差。那么在《荀子》中“性”、“情”、“欲”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呢?囿于篇幅,本文不对“性”概念做具体的解释,笔者对荀子“性”概念的基本理解同于梁涛先生对告子“生之谓性”以及荀子之“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对“生之谓性”的承续的解释,即认为两个命题都是形式命题,而作为一种形式化的命题,还需要质料性的具体内容充实之。
一、情:真实与情感
程朱理学将先秦文献中的“情”理解为人的情感,这一点特别表现在他们对孟子所言“乃若其情”(《孟子·告子上》)中“情”字的解释上,戴震则明确提出“情,犹素也,实也”(《孟子字义疏证》)。据此,这个“情”字当与荀子所讲的“本始材朴”中“朴”同义。郭振香博士在其博士论文《先秦儒家情论研究》中认为,《荀子》中“情”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1)与欺诬诈伪相对的真诚坦率之义;(2)与表面现象相对的内在本质之义;(3)与外在文饰相对的内心情感;(4)泛指人物事的一般情况、情形或者情景;(5)专指人之情,与性相提并论,包括自然而然、不事而自然的心理意欲与行为趋向;(6)“情”当改为“积”。郭说基本涵盖了《荀子》中“情”之含义。从文法研究的角度来看,这种细致的区分显得很有必要,然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区分反使人有支离之感,而且并不能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认识。实际上,上面所提及的“情”字的含义有些是可以贯通的。丁四新教授对《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情”的解释对我们理解《荀子》的“情”颇具启发性:“《性自命出》的‘情’在不同的语境里的确具有不同的内涵。有的偏从主观而言的真实义,相当于‘诚’;有的偏从客观而言的真实义,指人本然的真实生命,或呈现为实在的外在事物。”丁四新教授的解释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情”所反映出来的“真实”义。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笔者对《荀子》中的“情”重新进行了一番分疏。首先,《荀子》中的“情”字,无论是作为真诚、诚信还是情实、质实讲,都体现出“情”的一个基本的义项:真。进而言之即为“事实如此”,如“故君子不下室堂而海内之情举积此者,则操术然也”,此“情”是指四海之内的真实情况;如“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这个“情”是指事物的真实情况;如“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这个“情”是指人之真实情况,郝懿行就直接将其解释为:“情,实也。”所以此“情”当非如一些当代学者所言“不加修饰,直率、真诚的态度”之义,即并非指人的态度或情感。我们可以将这类“情”看做一类,此“情”的具体指称是事物的真实状况,这种意义上的“情”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只不过这一“真实”既可指对象的真实,也可指人之真诚,而所谓“真诚”也即是真实地、不加修饰地展示或显现自身。
其次,除了这种能统摄进“真实”来理解的“情”外,荀子还有对“情”的第二种用法,即指人的情感。在《荀子》一书中存在两种关于感情的表述,即“六情”说和“九情”说。“六情”说:“好恶、喜怒、哀乐藏焉,夫是之谓天情”,“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九情”说:“说、故、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心异”。荀子的“天”一般作为自然解,“天情”中的“天”也应当如此解释。荀子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这六种自然情感。第三种说法中没有了“好”,而多出了“说”、“故”、“欲”。王先谦说:“说者,心诚悦之。故者,作而致其情,与性恶篇‘习伪故’之‘故’同义。”《说文解字》也讲到:“故,使为之也。”若如此,“说”当作“悦”讲,而“故”当作“人之作为”讲,然而这种解释使“故”显得很突兀。梁启雄说:“‘说,释也。’故当为固,固、读为‘锢’。说者、心之开释;固者、心之欝结。”心之开释当然带着情感上的愉悦,而心之郁结电就带着情感上的郁闷,据此,“说”和“故”都指情感,这一解释显然更为合理。而“欲”作为一种情感在先秦时期是有先例的,如《礼记·礼运》中就有:“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也。”荀子将“欲”看作“情”可能是对传统的继承而已,因此对此处出现的“欲”不必太过纠缠。相对于荀子的“九情”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he Design of Smart Rescue Robot Based on the ARM Remote Control.doc
- The Design of Sustainable Energy Supply for Mechanical Exoskeleton based on the Fuel Cell.doc
- The Design of Two Pendulums Spherical Robot.doc
-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un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ntext.doc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key technologies and mobile technology.doc
- The Development of Vinegar Production by Submerged Fermentation of Actinidia arguta (Sieb. et Zucc..doc
- The East Asian Musical Cultural Circle of Instruments Ecological Genealogy.doc
- The Eco-socialism i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Marxism.doc
- The Empirical Study of Derivation Effect of Website Information Flow.doc
-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sports culture in the Chines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