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诗文阅读专题二第4节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docVIP

2015届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诗文阅读专题二第4节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4节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 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要求考生在对诗歌意象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对其深层内涵进行准确的提示,合理的分析评价;对古代诗歌中流露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往往依附于诗歌所写的景物与人事,所以我们在分析时,不仅要注意诗歌所写的景物特征和人事性质,把握情由景出,情由事生等普遍性规律,还要注意诗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借古讽今等手法的运用情况;同时我们要具备鉴赏诗歌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和意境。 (二)?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 古代诗歌作者,都以诗歌作为载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态度。但方式有别,手法各异:或直白张扬,或含蓄隐晦,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这些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各异的风格和不同的流派。因此,由“鉴赏”和“评价”构成的语文阅读较高能力层级,对一般同学而言肯定有一定的难度的。它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在准确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上,这样才能概括出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来;再者,也要求我们准确甄别前人对古诗词的鉴赏评价,能结合诗歌作品说出自己的合情合理的看法来。 经典演练提能 [考点对练] (概括内容主旨!)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姑苏台诗 刘禹锡 故国荒台在,前临震泽波。 绮罗随世尽,麋鹿古时多。 筑用金力,摧因石鼠窠。 昔年雕辇路,唯有采樵歌。 简述这首诗的写作思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联写荒台面临太湖;颔联写它由繁华转向衰败;颈联感叹筑台艰难,而台却毁于鼠穴;尾联将古今融为一体,当年的“雕辇路”如今已成樵夫上山的路。“绮罗”“雕辇”等语暗示昔日的豪华,“金力”指筑台时千辛万苦,“石鼠窠”揭示由盛转衰的因由。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示例:从眼前的荒台联想到其昔日的繁华,今昔对比;然后分析筑台之难,毁台之因;最后再今昔对比,回到眼前景象上来。展现了作者的古今之思,寄托了兴衰之叹。 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冬夜闲居 王人鉴 忽忽寒光早,闲居水上村。 病疏当世事,贫负故人恩。 黄叶深樵径,荒烟淡荜门。 凭谁论出处①,裋褐②信乾坤。 注:①出处:《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指出仕做官或居家隐居。②裋褐(shù hè):粗陋的衣服。 诗的中间两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身体多病很少过问当今世上之事,因家境贫穷有负故人的恩情。枯黄的树叶铺满了砍柴的小径,淡淡的荒烟笼罩着简陋的柴门。诗的中间两联紧承首联,具体写了寒冬早至,自己闲居水上村的情形,也为尾联点明主旨作了铺垫。 3.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推窗 袁枚[注]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注:袁枚:(1716~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十三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与山水为邻,以林鸟做伴,过起了悠闲自在的生活。 诗人喜爱大自然,而风雨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为什么称之为“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诗人喜爱大自然,所以选择了隐居生活。自然界的朝晴夕阴,风雨多变,使得敏感的诗人时忧时喜,诗的前两句即体现出诗人丰富的情感。一个“恶”字,形象地表现出他因风雨而无法亲近自然山水的懊恼心情,反衬出他对大自然山水的无比热爱。 答案:“连宵风雨”本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诗人却因其阻碍了自己与自然山水的亲近,只能待在室内,连门窗都不能轻易打开,因此称之为“恶”。诗人此时内心的郁闷之情也正反衬出他对大自然山水的无比热爱。 [考点对练](分析思想感情!)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天乐 王月山 夜来疏雨鸣金井①,一叶舞空红浅。莲

文档评论(0)

ea238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