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德辉致易培基未刊书札释读.doc
叶德辉致易培基未刊书札释读
〔摘要〕 民初学者叶德辉与易培基的交往情况,因材料所限,学界历来关注甚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叶氏致易培基的一批未刊书札看,二人不仅学术志趣相近,政治立场也大致相同;他们狂狷孤傲的鲜明个性和书生本色,也注定了人生悲惨结局的相似性。这批珍贵的原始文献,写于1925年叶德辉最后一次北京之行前后,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于研究民国初年的政局、文化、学术及叶德辉、易培基的生平史实都有特殊的价值,对于研究近代版本目录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叶德辉;易培基;近代学术;民国政治
〔中图分类号〕K262;K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3)03-0146-08
1925年夏秋之际,叶德辉(字焕彬,号郋园)曾应友人之约,再次抵达北京。这是郋园最后一次故都之行。关于叶氏此次北上情形,目前所见材料不多。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几封他写给杨树达的信札,可知此行曾与杨树达、邵瑞彭、徐森玉等友人往还,“谈文道古,极平生之乐”。①不过,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郋园致易培基(字寅村,又作吟村,号鹿山)未刊书信看,叶氏抵京与易寅村的交往似乎更多。这些书信写于1923—1926年之间,其中大部分为1925年北上津京前后所写。信中除了谈学问见闻,还有臧否人物、评判政局等内容,历史信息十分丰富,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叶德辉鲜明的个性。这批信札对于研究叶、易两位文化名人的生平、思想以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人的生存状态颇具价值。兹将其中的16封稍作释读,以供学界同仁参考。
(一)
寅村仁兄姻大人阁下:五月以后坡子街日日有事,极不得闲。顷归沐浴,适奉手书。三字石经确系真石,闻尚有他石,何不一并索来?请函致太炎续寄全拓以便汇考也。此颂
台安。
德辉
石经二纸并缴。
坡子街是清末民初湖南省城长沙德润门(小西门)外湘江东岸的一条街道,是当时的水陆运输要道,不少商号老店集中于此,叶氏家族在此也有不少买卖。叶德辉自民国初年即任长沙商会会长,故对坡子街的商业活动有督理之责。②这封信未署日期,应写于1923年夏秋之际。因为这年旧历五月十七日,章太炎曾致函易培基,提及有三体石经(叶札作“三字石经”)数碑现世,于右任曾以拓本六大幅赠太炎,而太炎复以《君奭》、《僖公经》各一纸寄给易氏。这里的“石经二纸”即是章太炎寄给易氏的拓片,而寅村又将其送呈叶氏鉴赏,可见他们三人学问旨趣之相近。此前太炎研究古泉,就曾与易、叶有过讨论。〔1〕
(二)
寅村仁兄姻大人阁下:旬日未晤,甚念。日内有便入城,乞来舍一谈。谭三爷有信来否?托书楹柱帖寄去,未得复函,尊处有函往,乞一询及。马殷纪功碑鄙意谓宜存之学宫墙壁,此乃湖南一种史迹,碑文、碑字均不佳,不足以为私藏宝贵之物,不如公之省有也。此颂
撰安。
弟 德辉 顿首
这封信未署日期。从叙述语境看,与上封信时间相前后,应在1923年夏秋间。按:1920年11月,湖南政局发生变化,谭延闿被原下属湖南陆军第一师师长赵恒惕排挤出走。易培基虽与赵是早年湖北方言学堂同学,因与谭关系密切,也受到猜忌。不过,他仍留在长沙,与谭暗通消息。1923年7月,谭延闿被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任命为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率湘军自韶关入湘,讨伐赵恒惕。易氏遂离开长沙,秘密前往衡阳襄助。易氏抵达衡阳的确切时间不详,从8月20日赵恒惕以“叛宪附乱”罪名通缉易培基的情况看,〔2〕这时他已经离开长沙。这封信应是易氏离开长沙前收到的。信中询问“谭三爷”(即谭延闿)的消息,并托易氏转交为谭所写的楹柱联帖,可见他与谭、易关系更近。事实上,1924年春叶德辉便因公开抨击赵恒惕倡导的湖南制宪自治,几乎遭到省议会拘捕,其政治倾向可见一斑。参见周宁辑注《章太炎致易寅村书札四通》,《民国档案》2010年第3期。
信中提到的马殷纪功碑是民国年间发现于长沙的一件历史文物。马殷是五代十国时期在今湖南地区的割据势力。湖南图书馆藏有《楚王马殷纪功碑帖》,似是该碑拓本。据言:“碑帖存湖南图书馆,乃长沙藏书家吴冠君捐赠。吴先生在碑帖空白处写了一段说明文字:‘此碑民国十年拆除长沙浏阳门城墙时出土,当被在长沙业律师之黄某购得,旋即运出湖南,不知去向。此拓乃出土时所拓,碑中为后人所别用凿一方孔,致文中断五行。马殷以梁将际世乱,而割据长沙一方为楚王数世,现尚留遗迹不少。此碑史志无载,亦未见前人著录,是当属初出,为研究楚史珍贵资料。惟碑末天成二年辛亥,天成二年为南唐(应为后唐)明宗年号,二年应为丁亥(公元九二七年),想系刻时所误也。’”参见湖南图书馆网站,http:///dfwxct/wz/cwmyjg.htm,登录时间:2012年11月9日。据此,马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