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血证.ppt

复习思考题: 血证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血证如何辨证论治(重点是吐血、便血)? 加减: 可加白及、藕节、白茅根、茜草等止血,或合十灰散凉血止血。 反复咳血及咳血量多者,加阿胶、三七养血止血。 潮热、颧红者,加青蒿、鳖甲、地骨皮、白薇等清退虚热。 盗汗加糯稻根、浮小麦、五味子、牡蛎等收敛固涩。 4.吐血 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亦称为呕血。 古代曾将吐血之有声者称为呕血,无声者称为吐血。但从临床实际情况看,两者不易严格区别,且在治疗上亦无区分的必要。 (1)胃热壅盛 症状:吐血色红或紫黯,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冶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 方解: 泻心汤由黄芩、黄连、大黄组成,具有苦寒泻火的作用。十灰散凉血止血,兼能化瘀。其中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敛止血,丹皮、桅子清热凉血,大黄通腑泻热。且大蓟、小蓟、茜草根、大黄、丹皮等药均兼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故全方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优点。 加减: 胃气上逆而见恶心呕吐者,可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和胃降逆。 热伤胃阴而表现口渴、舌红而干、脉象细数者,加麦冬、石斜、天花粉养胃生津。 (2)肝火犯胃 症状: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绛,脉弦数。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 方解: 本方具清肝泻火的功效,可加白茅根、藕节、旱莲草、茜草,或合用十灰散,以加强凉血止血的作用。胁痛甚者,加郁金、制香附理气活络定痛。 (3)气虚血瘀 症状: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 加减: 可酌加仙鹤草、白及、乌贼骨、炮姜炭等以温经固涩止血。 若气损及阳,脾胃虚寒,症见肤冷、畏寒、便溏者,治宜温经摄血,可改用柏叶汤。方中以侧柏叶凉血止血,艾叶、炮姜炭温经止血,童便化瘀止血,共奏温经止血之效。 5.便血 便血系胃、肠脉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便血均由胃肠之脉络受损所致。 (1)肠道湿热 症状: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方药:地榆散或槐角丸。 方解: 地榆散以地榆、茜草凉血止血。栀子、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茯苓淡渗利湿。 槐角丸以槐角、地榆凉血止血,黄芩清热燥湿,防风、枳壳、当归疏风理气活血。 加减: 若便血日久,湿热未尽而营阴已亏,可选用清脏汤或脏连丸。 清脏汤中,以黄连、黄芩、栀子、黄柏清热燥湿,当归、川芎、地黄、芍药养血和血,地榆、槐角、阿胶、侧柏叶养血凉血止血。 脏连丸中,以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当归、地黄、赤芍、猪大肠养血补脏,槐花、槐角、地榆、凉血止血,荆芥、阿胶,养血止血。 两方比较,清脏汤的清热燥湿作用较强,而脏连丸的止血作用较强,可酌情选用。 (2)气虚不摄 症状: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 治法: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 加减: 可酌加槐花、地榆、白及、仙鹤草,以增强止血作用。 (3)脾胃虚寒 症状: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 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方药:黄土汤。 方解: 方中以灶心土温中止血,白术、附子、甘草温中健脾,地黄、阿胶养血止血,黄芩苦寒坚阴,起反佐作用。 加减: 可加白及、乌贼骨收敛止血,三七、花蕊石活血止血。 阳虚较甚,畏寒肢冷者,可加鹿角霜、炮姜、艾叶等温阳止血。 轻症便血应注意休息,重症者则应卧床。可根据病情进食流质、半流质或无渣饮食。应注意观察便血的颜色、性状及次数。若出现头昏、心慌、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脉细数等症状,常为大出血的征兆,应积极救治。 6.尿血 小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症,称为尿血。随出血量多少的不同,而使小便呈淡红色、鲜红色,或茶褐色。 以往所谓尿血,一般均指肉眼血尿而言。但随着检测手段的发展,出血量微少,用肉眼不能观察到而仅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红细胞的“镜下血尿”,现在也应包括在尿血之中。 (1)下焦热盛 症状:尿血鲜红,小便黄赤灼热,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小蓟饮子。 方解: 方中以小蓟、生地、藕节、蒲黄凉血止血。栀子、木通、竹叶清热泻火。滑石、甘草利水清热,导热下行。当归养血活血,共奏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 加减: 热盛而心烦口渴者,加黄芩、天花粉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