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明清文科进士总数说.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富顺县明清文科进士总数说.doc

富顺县明清文科进士总数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自隋至清,各王朝开设科目进行考试,以此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考试既不问家世,也不需要别人的推荐,主要根据应举人的考试成绩决定取舍,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是古代最进步,也是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起过启发和借鉴作用,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考试不仅对中国文明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就是对世界文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以后,“进士科”成为科举制度中的唯一科目。入明以后的“进士”系学子经过童试(县、府、院)、乡试(省)、会试(全国)中式后,再参加殿试(或称廷试)并通过传胪(殿试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而获得的最高也是最后的学位,即“进士”必须经过殿试(或称廷试)及传胪才能取得。必须强调的是,有的举子虽经过殿试取得好名次,但未通过传胪也得不到进士称号。如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科武举考试,徐开业、梅万青已获取一甲第一、三名,即状元、探花,因传胪未到而被除名,榜眼秦钟英被推升为状元。   明清两朝都设立有“进士题名碑”,是在殿试揭晓后(大金榜是钤盖上“皇帝之宝”玺印后张挂于东长安门外长安街;小金榜于传胪日由奏事处进呈供皇帝御览后,交大内存档。现存的大小金榜均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由礼部具题,工部给银,交国子监立石题名,石上镌刻有(与大、小金榜一样的)进士姓名及甲第和籍贯(含省、府、县三级)。这些“进士题名碑”全部立于北京国子监左侧孔庙大成门外。所以“进士题名碑”是查找进士姓名的最好的历史物证,“进士题名碑录”则是查找进士姓名的最有力的历史文献。   一、富顺明朝文科进士总数说   富顺学子在明朝(1368年—1644年)期间考中文科进士有多少人呢?《富顺文庙》(2004年王孝谦主编)说有138人,宋育仁主编《富顺县志》(1931年版,以下简称《宋志》)说有132人,《四川通志》(1816年常明主编)说有107人,《叙州府志》(1896年王麟祥主编)说有132人。现有人说“仅此一朝中进士139人,其中有范氏一门七进士,熊氏一门五进士,李氏一门四进士”(徐玉才:《岁月倾城》),还有人说“在明……全县就有134人,占四川进士总名客的1/10左右,居全省之冠。特别是……万历十五年间,全县共考中进士50名”(高仁斌:《富顺:另一种阅读方式》)。而2008年 7月于网上所传《明代富顺进士考证》说只有100名。100个与130几个,相差30多个,差距为何这么大?   笔者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最初将其录入《富顺县志》者,缺乏必要的考证,或疏于考证,把不是进士的人当成进士写入了县志,后来者照前志再录;二是写志者对“进士”概念不清,把不能认做“进士”的当成了进士;三是把“户籍在外地,而原籍(或祖籍)在富顺”的进士当成了富顺的进士;四是把外地的进士当成了富顺的进士。   把不是进士当成进士的,在《宋志》中有:李万、彭昂、陈诏、李传、王子方、范懋和、周辰凤、杨春宇、郭庆年、张应泰、陈常、钱承扩,共12人。这12人既在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年〕进士,国子监祭酒〔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一书中找不到,就是在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一书上也找不到。   把不应认做进士的当成进士的有范岷汇。在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龚延明及博士研究生邱进春合写的《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一文中有“四川富顺范岷汇会试121名,未廷试卒”,还有“未经殿试者不能得到进士的出身,其名份依然还是举人”。可见,范岷汇还不能算做进士。(会试中式者称贡士,会试后有一个月左右时间才殿试,这期间,有的因丁忧〔父或母亡故〕或自身生病〔或死亡〕而不能参加殿试,上面说的范岷汇就是一例。)不知前面说的12人中还有没有这种情况,如果有,自然不能算做进士。   户籍在外地,而原籍(或祖籍)在富顺的(即外籍富顺人)进士,不能再算做富顺进士。四川人口在历史上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大变化,如元末明初的第三次移民入川,大量的湖北人移民四川;明末清初的第四次移民入川,有湖广(湖北、湖南)、浙江、广东、福建、安徽、江西、陕西、甘肃、山西、云南、贵州等省的移民入川,由于以湖广人最多,史上叫做“湖广填四川”。今天的四川人,大部分是清代以后移民的子孙,少部分是元末明初移民的后裔,元代以前的土著乃是凤毛麟角。那些从外地(比如湖广)移民到四川(或富顺)的人,其原籍(或祖籍)在外地,他们的子孙考中进士,是算做四川(或富顺)的还是算做外地(比如湖广)的呢?显然应该算做四川(或富顺)的,而不能再算做外地(比如湖广)的了。又如吴于诗,嘉靖三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