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蔚县单堠村关帝庙及其戏台考述.doc
蔚县单堠村关帝庙及其戏台考述
【摘 要】蔚县单堠村关帝庙现存建筑相对完整。它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后历经迁建、扩建和多次重修。关帝庙及其戏台无论从时间的延续性,还是从建筑典型性来看,都可视为华北区域村落庙宇以及戏台的代表。
【关键词】河北蔚县;单堠村;关帝庙;戏台
蔚县古称蔚州,又名萝川,位于今河北省西北的张家口地区。单堠村位于蔚县城西北10公里处,今属南留庄镇。单堠村关帝庙位于该村古堡东门外,庙内现存碑6通,其中2通残缺。本文以实地田野考察资料为依据,就关帝庙及其戏台的建筑状况、戏剧演出和历史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单堠村在明清时期的变化与蔚县一带传统村落的发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它们大都受到军事活动的影响,在明代中后期就陆续修建了具有防御性质的堡寨。古堡修建之初及其后,又陆续修建了诸多祠庙,它们是公共建筑,也是重要的村落文化景观。据现存清嘉庆十二年(1807)石碑载:“今我单堠村创建者四,一曰真武庙,一曰观音殿,一曰关帝庙,一曰龙神庙。”[1]真武庙如今依然高高矗立于古堡北墙正中墩台上,关帝庙在东门瓮城内,龙神庙在古堡外。而实际上,单堠村还建有三官庙、财神庙、马神庙、文昌阁和五道庙等,这些都是陆续修建的,也是地方常见的庙宇。
关帝庙坐南朝北,现存正殿、山门和戏台,戏台位于山门之外。庙院东西宽12.5米,南北深10.5米。从整体建筑布局来看,关帝庙类似普通的民间建筑,院落布局也较单调(图一)。
正殿通面阔三间7.2米,其中明间3.5米,通进深6.3米,廊深0.8米。硬山顶,六檩前廊尖山结构,抬梁式构架。五架梁后端由封护檐和后金柱共同承担,封护墙外可见五架梁头;东西两山墙(包金较厚,无法看到是否有山柱)亦承托脊檩枋、金檩垫枋、檐檩枋。后金柱在后金檩枋与封护檐之间承五架梁。五架梁与三架梁间前用柁峰,后用金瓜柱带角背,脊瓜柱亦用角背。明间老檐柱及枋下安有抱框和上下槛,次间槛墙亦存,门窗遗失。前檐下无斗拱,檐檩枋与额枋间用云子墩,额枋下置卷草雀替。挑尖梁头刻作麻叶头状。
正殿用布瓦筒瓦屋面,正脊可见当沟、瓦条、混砖、陡板、筒瓦眉子、东端螭吻,垂脊、垂兽(兽头缺失),无仙人、走兽。正脊西端螭吻及部分铃铛排山脊、博风砖已损坏遗失。勾头、滴水保存较完整。墀头损坏严重,戗檐砖及荷叶墩下砖雕均被撬盗,仅存混砖、炉口、枭砖、盘头等,无雕饰构造。殿内梁架全部彩绘,五架梁前三分之二类似旋子彩画,枋心用红底金龙,龙身似用沥粉贴金;藻头、箍头用墨底,三停线、五大线用墨绿以白色提边;死箍头,藻头远观似一整二破旋花,近看为花瓣堆叠;五架梁后三分之一仅用墨色。三架梁藻头及箍头同五架梁,枋心绘牡丹花卉。柁峰墨底绘莲花,脊檩枋、上金檩枋、瓜柱均用墨底,藻头、箍头同五架梁,枋心暗淡难辨,三停线用朱色。下金檩垫枋、檐檩枋、挑尖梁遍用绿底,枋心用长方形,即三停线为直线,有箍头无藻头。檐檩枋将枋心置于两边,中间绘旋花,枋心绘人物,箍头约略可见回纹,比苏式彩绘更显随意。室内东西山墙全部彩绘壁画,山尖与壁画间用木架彩绘样式,两枋心黄底绘牡丹,岔口线用朱色,藻头类旋花一整二破,灰色皮条线,死箍头两端绘莲花瓣。山尖绘山水、花鸟、亭台楼阁、仕女等传统图案。东西两山尖有菱形开光,内雕花盆卷草,且保存完好。
山门面阔一间1.95米。悬山顶,灰脊筒瓦。五檩四架椽,三排圆木柱,中柱间安装板门,中柱与前后檐柱间均为1.15米。檐下无斗拱,额枋伸出柱外,其下设雀替。檐柱上梁头伸出,垂直截去,其下枋、垫、枋,梁端除上承檩、枋外,又外挑檐檩、枋(图二)。
关帝庙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后历经迁建、扩建以及多次重修。万历十三年(1585)刊立的《重修关王祠记》碑载:“蔚郡西北乡十五里许,古迹单堠村,堡迤北更有一寨,内筑北台,上建汉关王祠,创始于正德年间,仅一室。因祀不便,于嘉靖二十四年迁神祠于堡东郭外,亦安(按)旧制。迨至明,与虏酋叩关,款塞通贡。隆庆以来,世际清平,闾□殷实,祠宇□像,积年日深,不无损坏倾颓。苏君仲礼、武君□□一乡人心咸欲增其前制,兴工于万历五年五月初八日,落成于秋九月。或助金粟,或助材力,建正殿三楹,廊□十□,大门一楹,神厨二楹,易画为塑,像貌森严,图扶帝绩。”[2]根据此碑记述可知,单堠村“堡迤北更有一寨,内筑北台,上建汉关王祠,创始于正德年间”。百姓因“祀不便”,关王祠后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按当时旧制迁入堡门东廊内,直到万历五年(1577)才对该祠进行了扩建。此次扩建工程浩大,从此碑的碑阴捐赀名单可知,除了本村众善人外,还有来自西韩庄北堡、西韩庄南堡、水涧子东堡、水涧子中堡、崔家庄堡、杜阳庄堡、上陈庄堡、饮马泉堡、阎家寨堡、西西庄堡、钟楼村堡、西户庄堡等堡居民共79人。万历年间的这次修缮扩大了正殿规模,虽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