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惯”人才不如“管”人才.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惯”人才不如“管”人才.doc

“惯”人才不如“管”人才   21世纪商业活动中最有价值的、最稀缺的资源不再是资金,而是人才。这是当今社会的普遍共识。正因如此,企业一旦发现有对自己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发挥关键助推作用的核心、骨干人才时,就像遇到了“救命稻草”一样紧抓不放,唯恐得而复失。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企业常娇惯外聘进来的优秀人才,放纵其自由发展,不加管控,结果常常是人才还没做出贡献就变质了,不仅害了企业,也坑了人才,令人惋惜。   “惯才”有别于“重才”   公司一方面求才若渴,礼贤下士,不拘一格广揽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信任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充分赋予职权,期望让其一展宏图,为公司发展效力。这都是“重才”、“敬才”的典型表现。但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公司却把握不好尺度,往往把“惯才”错当成“重才”,结果常常导致有才没用好的现象,还为公司之后人才管理埋下了定时炸弹。那么,“惯才”有哪些典型的表现呢?   1.任由发展不加管控   为了让人才感到舒心,管理者怕按常规方式加以管理伤了人才面子,便赋予人才一些“特殊自由”。面试时,不去测评其能力和德行,许诺很多对人才的“友好”政策;正式上岗前,不安排人才和其他员工一起开展系统培训,任由其自由支配学习时间;上岗后,把人才当成“宝贝”惯养起来,衣食住行有求必应,但对于工作开展情况却很少过问,不去积极跟踪、考评,验证是否具备真才实学,错误地认为只要待遇上满足他们,再搭建好施展才华的舞台,人才自然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不受公司制度流程束缚   当人才违反制度流程时,职能监督部门弄不清人才来头,不敢直面去告诉、制止,而作为公司领导,要么装作没看见,要么去主动为人才开脱责任,说什么人才刚到公司,什么都不熟悉,违反制度流程很正常,总得有个“过渡期”吧;甚至还说,公司费尽周折把人才聘请进来了,就不要再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添乱了,人才甩胳膊走了人,谁担得起责任?能留下来就不错了。如此一来,组织内便在无形中形成了这样一个潜规则:外来人才可以不执行公司的制度流程。   “惯才”滋生混乱   人常说“毛病都是惯出来的”。任何人都有两面性,而制度的目的就是控制人性的弱点,助长人性的闪光点,当有制度约束时,人往往会显现出积极的一面,否则,人性消极的另一面便很容易暴露出来。   1.我行我素,破坏制度流程   人才一进公司,马上被“捧”起来,但这一“高调期”过去后,当真正要作为公司一员为公司效力时,心却往往难以下沉,不能快速融入公司,不适应制度流程的约束,还常常主动去触犯制度。监督部门看到是刚聘请的人才触犯了制度,如不打考勤卡,私自用公车,随便迟到早退等等,根本无人去追究。于是便强化了人才这样的自我判断:我是谁?人才。没我不行,制度也得给我让路。大家看在眼里,嘴上不说,心里却在说: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他能违反规则,我为啥不能?   2.讨价还价,公然和公司叫板   公司平时对人才的不良言行听之任之,长此以往,常会导致人才自以为是,私欲膨胀,当站稳了脚跟能独当一面后,不是用实际行动来回馈公司的知遇之恩,而私自去违反入职协议,翻脸不认人,自我感觉高人一头,贡献比谁都大,在薪资待遇方面更是不满意,腿一抬,做出要走人的架势,脸一拉,展现出不满意的样子,手一伸,开始和公司讨价还价。   3.削弱团队战斗力   一些企业领导常说这样的话:“费这么大劲引进来了人才,给了他这么大的平台,对他如此信任,他怎么会把事情做得如此糟糕呢?”,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企业光知道消极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更应该检讨自己的管理是否出现了问题。IBM前总裁郭士纳的一句话:“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监督和检查的。”人才失去制度监督、约束和考评后,一味迁就,即便人才爆棚,也很难达成预期绩效,还必然会滋生出人浮于事、当“敲钟和尚”的懒散现象。   4.损害公司文化氛围   公司领导最不愿看到组织内处处搞内讧、闹矛盾等不团结的情况,这些东西堪比企业“毒瘤”,一旦滋生便四处扩散,损坏公司文化。有些人才品行不端,常为一己之私,暗地导演一些不利团结的事件发生。比如,某公司一车间副主任,认为自己进入公司后不能升迁是正主任挡了他的路,于是便常常私下捣鬼,制造一些不和谐,再栽赃到正主任头上,让其承担责任。   公司文化氛围要靠全员来营造、维系,作为人才更应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但有些人才到公司后,却不能主动适应公司文化、制度,甚至还由于滥用特权发挥了相反的作用,让很多人有意见:“大家都是公司一份子,他为啥特殊?”。“惹不起,这可是高薪聘请的人才啊”;还有,“这位是总经理特聘的人才,他违反制度跟咱没关系,管不好把事情搞砸了,还惹火烧身呢。”于是乎,公司原本优良的文化就在这种潜意识中逐步被不良风气侵蚀。   “管才”才是硬道理   “有才无德者”比“有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